“诗意”与庄子“逍遥游”

《通心与诗意》第六讲

时间:2021-1-5

地点:全人心理学微信群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关于《通心与诗意》的讲座,现在是第六次了,通知比较仓促,可能有好多朋友还不在。没有关系,就只有幸苦他们过后爬楼了。

我们这个讲座叫《通心与诗意》,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诗意?以前谈到一些,现在还可以进一步的发挥。关于什么是诗意?其实一位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他非常喜欢一句著名的话就是:

“人,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海德格尔的原创,它来自海德格尔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荷尔德林。

这句话实际上就概括了什么是诗意和诗意的价值?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每天挣钱吃饭吗?

大家都知道,人类共有的价值是追求真、善、美!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真、善、美,这三个永恒的价值之间还不是完全等同的,还是有层次性的。真,象征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它跟心灵跟美感也有关系,但是它主导的方面,它偏向的方面还是我们的头脑,我们主要是靠我们头脑,靠我们的理性。善,当然主要是我们的心灵美,只有我们心理健康,它当然也跟头脑跟审美有关系。但是“美”本身它就不一样了,它其中既有真也有善,也有美,但是它突出的一个方向,它所延伸的一个方向就是美感。可以说,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其中对“美”的追求最能体现身心灵的整合


我们讲身心灵大健康,什么叫大健康?以前人类的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就是身体不生病,我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公众号,就是专门讲什么是大健康?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看一下。在身心灵的大健康,“美”是最能够体现三者整合的。一个人身体不好,他的心理不健康,他是很难体会到美感的,当然也有这种情况,身体有病,心理上也有很多负面情绪,但是呢,在这个时候,我们恰恰也可以通过我们灵性的潜能开发,通过自我的超越来产生出一种“美”,追求一种“美”,把“美”从我们的灵魂深处挖掘出来。在这方面,贝多芬、肖邦都是典型,他们都有很严重的疾病。


当然,如果你的身体好,心理健康,时时刻刻有灵性,那是很理想的。——自从我搬到海边来住以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一个人他必须要形成一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循环的一种大健康状态,我们现在不是强调这个“内循环”的概念吗?一个内循环没有循环好,你就难以和外部世界进行一个外循环。刚才说到海德格尔讲人是什么?“人,就是诗意地栖居在世界上!”实际上这个时间更早一点就是尼采,他早就有这种意思。尼采也写诗,还会作曲。他强调这个感性的酒神精神。另外还有理性的阿波罗精神。实际上他的诗意主要是指这个酒神精神,即生命的感性体验、生命力的迸发和狂欢。实际按照全人心理学和通心的观点来看的话,这两者不排斥,酒神精神强调感性,阿波罗精神强调理性,这两者完全可以结合,我们通心就是强调所有这些的结合。我现在看到不少朋友,包括通心辅导师,也有一些只是全人心理学学员,他们都开始写诗了。我们的这些诗歌大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看得出来。今天看到那个周蓉写的三首诗,那个谁帮她发一下,我就觉得她也是体现了通心的一个特点。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这样发展下去,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诗歌的流派。在近代中国的诗坛上,曾经出现过新月派、颓废派,还有改革开放过后兴起的朦胧派,我们现在是否可以有一个“通心派”?通心派这个诗就强调通心,它是既有尼采强调的酒神精神,也有阿波罗精神、就是说理性、感性并重,但是如果光强调理性,这个酒神精神,都是不够的。周蓉这个诗已经发进来了,这个诗写的还是很流畅,也体现了全人心理学的特点。

《生命》

牛顿曾说他如大海边捡拾贝壳的孩子,

在探索中深深迷恋宇宙生命非生命的轨迹。

我也来到生命里体验,

种种生命滋味我也来到大海边遥想、发呆。

或许我渺小如沙,

或许我平凡如是,

或许我一闻不名,

但我来了!哭了!笑了!痛了!忘了!

生命如潮水在起伏之间你是你,

我是我,当实相消散,

我们便是一体。

这首诗写的就是与大海的通心。

通心派的诗歌具体特点是什么样的?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总结、论证。首先在“诗”的概念上,我们通心就是强调人人都是诗人,所谓“诗人”不是一个谁规定的桂冠,写诗也不需要什么资历、资格,只要你通过你的成长,只要你在当下能够通心,你就可以成为诗人。然后“通心派”的这个诗,风格有个倾向性。什么倾向性呢?这个倾向性我想了一下,可以用孔子说的一句话来表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地方的“质”,是质量的质,材质的质。这怎么理解?它就是指你本身的内在怎么样?你的实际状态怎么样?你内在有什么东西?里面的东西有多少重量?


所谓“质胜文则野”,就是你这内在的东西,很质朴的东西,超过了你的文采,就略显得有点野,这个“野”怎么理解?这个“野”应该理解为一种粗犷,一种实在、质朴,就是乡野的“野”,田野的“野”。有人自称为“野夫”。


“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文”当然是指文采,关键是这个“史”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文采超过了你的内容、实质,这样就显得有点发虚,有点空。这个“史”是指以前有那个衙门里边的文书这些或者史官,他们做事,比较规矩,甚至有点呆。这样就显得不够实在了。“文胜质则史”这句话含义比较丰富,我现在还在体会之中,还不能充分的把我那个感觉表达出来,总的来说,孔子强调“文质彬彬”,两者要平衡。


我们“通心诗派”,有一种趋向性,我们不那么强调“文”,或者是不把“文”放在第一位。当然有“文”做到文质彬彬更好,我们首先第一步要强调“质”。也就是你写的诗要有东西,你写的诗是有感而发,要有生命力的冲动,而不是应酬之作,甚至无病呻吟。有的诗看起来写的很华丽,但仔细推敲,这里边没有太多的东西。比如宋朝的时候有个诗人柳永,其实他当时的名气比苏东坡还大,他的诗就是写的很有文采,但是你仔细推敲,里边东西并不多,就不像苏东坡写的,苏东坡就是彬彬,那个柳永就属于这个“文胜质则史”。


我们写诗的诗歌通派,我认为正在形成之中,我们首先强调诗歌的“质”是最重要的,你首先要抓”,你要有东西,一定要有感而发,你要有那种写诗的冲动,也就是说你首先要有尼采的那种酒神精神、狂欢精神,你活出你的最佳状态了吗?!——德国有个伟大的指挥家卡拉扬,他指挥了很多作品,我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他指挥的乐都非常好,是大师中的大师。他指挥对于作品有深刻理解据说他在乐团排练的时候善于调动大家情绪,每次乐团在一起排练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地激励你们今天还不够幸福你们的幸福就这么了吗?把状态拿出来!


写诗首先是强调一种状态,就像我们全人心理学强调“心灵成长,活得更爽!”一样,你首先要有一种写诗的冲动,写诗的状态,至于你写的怎么样,文采够不够,文字粗糙一点都没关系,这个胜过那些做文字游戏的诗。今天早上我在一个诗歌群里面看到有一首诗,有不少人点赞。那首诗应该说也写的不错,但是我觉得它是属于“文胜质则史”,里边的东西少了点干货、质量,文字功力都很好,不过最多就是一个工笔画而已,我是对这类诗歌不太有兴趣去看的,都是一晃而过。反而我比较喜欢那些“野”一点儿的诗,粗糙一点儿的诗。比如,上次不是讲了与大自然通心、写诗吗?号召大家到树林里面去,到安静的地方去,去听一下鸟叫,练习静心的功夫,你静心静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有感觉了,开始“野”了,你的情绪就开始奔驰了,后来上课他就发了一首诗在里边,这首诗不过就是把他听鸟叫记录下来而已。仅仅是把这个描述他听鸟叫的过程,而且描述了鸟叫的声音,这个就非常质朴,我觉得比那些为了写诗而写诗的还要好一些。

现在谁把我们这个群的一位朗诵家杨老师录的我写的几首配乐诗朗诵发到群里面?

刚才我也听了一遍这个配乐诗朗诵,朗诵的确是非常好,音色好听,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重点突出也不错。音乐大体也是非常合适的,只是个别地方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比如说关于三毛的那首诗。

“生命,永远可以自由地选择,

自由,唯有自由者才能真正崇尚。”

这两句诗高潮。我是怎么朗诵的?就是音量要提高,气势要进一步突显出来。

(朗诵)

正好前天刚写了一首诗,可以来做一个总结,也是关于自由的主题。

其实关于自由,最深刻的理解,应该追溯到我们的老前辈庄子,他的理解是最好的,他就是自由的象征。你们读庄子,庄子第一篇就是《逍遥游》,是整个《庄子》提纲挈领的一个总篇。


庄子一开篇就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光是这几句,就够我们体会一辈子了。“北冥有鱼”在遥远的北方的大海有一条鱼。这“冥”用的很精彩,冥冥之中的冥,给人一种幽深、旷远、迷茫的感觉。这是若隐若现的一个世界,你根本看不到边的一个世界,有一种鱼,这个鱼的名字叫“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几千里的鱼我们看到过吗?我们恐怕都没看到过,但是庄子看到了!庄子他跳出了人的视野,人的局限。庄子他不是用人的眼睛在看,他开发了自己的神性,用灵眼,或者神的眼睛在看,所以他就看得到。“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只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个“怒”字,用的特别传神,这个“怒”不是愤怒的“怒”,如果一定要跟愤怒挂一个勾也可以,在我们心理学能量理论里面,包括我提的这个全人能量理论,人的能量分成十多个等级,愤怒是其中一个等级,愤怒之上还有勇气,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对愤怒最好的妥当的处理是什么呢?就是让愤怒转化为做事情的勇气。所谓“怒而飞”的意思就是这鲲原来是一条鱼,对吧?鱼怎么会跑到天空中飞起来呢?只有鸟才能够飞。这说明它经历了一种蜕变,一种飞跃,一种脱胎换骨。“怒而飞”的意思就是,“怒”是指它奋力而起,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所以它不仅飞起来了,而起“其翼若垂天之云”。——我有时候坐飞机,看到天上的云彩我就会想到庄子的这首诗,有一天我在双月湾拍的照片很像鸟的翅膀……“其翼若垂天之云”,你想这个气势多么宏大?庄子,一开头这几句就告诉我们,人不要自己给自己设限,就像肯·威尔伯写的书《没有疆界》所体现的。所谓“疆界”,都是人为的,自己给自己设立的,要打破限制、框框去生活。我们活在世界上,怎么去生活?庄子早已经指出来了,就是自由,追求自由。但是庄子的“逍遥游”的“逍遥”两个字又把自由提升了一个境界,不仅要自由,还要逍遥!消遥的意思就是不仅要活得自由,还要流畅,活得具有诗意。庄子的“逍遥游”的思想贯穿在所有的整个庄子的书里面。比如后边他讲到很著名的一个故事——“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他不是一般的厨师,他们不是在解牛,而是在屠宰式的是在砍牛。而庖丁早就知道骨头之间的关系,骨头与肉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么连接的。实际上他讲的就是“通心”,“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庖丁他是一个通心大师,他首先清晰自己,我要很好的用最少的力量,最少的浪费,最快的时间,把牛屠宰了。然后他换位体验,了解整个牛的骨骼构造,牛的生理解剖。最后他就能够做到高效了。而且还有艺术性。庄子听见庖丁在解牛的时候,那个声音就像发出音乐一样,他的动作就像舞蹈。大家可能会想到:真的有这样的屠夫吗?可能没有,我觉得这是庄子想象的,庄子善于创造、发挥,他可能见到过某些屠夫,比较好的屠夫,受了启发,但这里肯定把自己写进去了。


我们活在世界上,到底怎么样安排我们的生命?大家都知道钱很重要,挣钱买房子、买车子,但是生命的本意是什么?生命的本意,它是指我们要过有真、善、美的生活,要追求真、善、美。刚才讲到,首先最高的境界是美感。马斯洛在讲需要层次的时候,在讲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后,非常奇怪他接着又讲了认知需要,还有一个审美需要。注意:自我实现需要之后又讲了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但是马斯洛没有把它划分进需要层次,很多人对这个难以理解。我现在的理解,实际上马斯洛当时思考的还不是太成熟,他不知道怎么归类?好像是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又不太符合前面的划分标准,需要层次的划分标准。我后来想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他应该这样来理解,我们把需要层次论要进一步扩展,怎么样扩展?在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一个自我超越需要和大我实现需要。审美、写诗以及我们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都是属于自我超越需要。到大我实现的时候,那我们的生活常常生活在美感之中,生活在美感之中的生活就是天堂。在佛教里面对极乐世界的描述,我对这个不是特别满意,尽管我非常喜欢佛教。有的经书就是把极乐世界描绘成有很多树,树分成七行,是宝树,树的上面都装饰着很多金银、宝石、琉璃、翡翠、钻石等等。我觉得这个极乐世界是那个时候人们对最好生活的一种想象,我觉得不是特别生态,不是特别大自然。不是特别精神,而庄子把我们拉回来,庄子的极乐世界就是“逍遥游”,在地球上就可以做到。庄子热爱大自然。你看他跟惠子,在一条河旁边他就能够欣赏鱼的快乐,而且他们两个进行思辩。惠子问: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妙趣横生。……所以从这个地方又可以总结全人心理学“通心诗派”还有一个特征讲究哲理、抒情,是哲理抒情诗。我们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做到庄子说的“逍遥游”,记住庄子在那个时代,战国时代,充满了战乱,饿殍遍野,那样一个悲惨的世界里边,他都能够调整,让自己活得更好,我们现在条件更好了,可以说条件简直不能相比,我们更应该做到逍遥游。


所谓“逍遥游”的含义还可以这样理解。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他自己有一句名言: “即使我在果壳里面,我也是整个无限空间的主宰。” 哈姆雷特这句话其实对庄子也是一种诠释,其实我们在任何条件下,我们都可以做到逍遥,并不是说你必须要挣到多少钱,你必须要怎么样之后,你才能逍遥。美国的梭罗,写了一本《瓦尔登湖》那个梭罗,他被称为“美国的庄子”,他就这样做了,他就要试验一下,人在多大程度上能自给自足生活,他就一个人跑到美国瓦尔登湖,风景非常好的地方,自己砍树,自己搭建了一所房子,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所以我们要生活好,到底需要多少钱呢?很多时候,我们不断追求钱,这是在进行比较。——我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更多钱。有条件能够挣更多钱的情况下,你就去挣,而且尽快的达到一种财务自由的状态。但是你永远不要忘记,你最根本追求的应该是你的逍遥。庄子很有才,曾经有皇帝请他做宰相,他拒绝了,他为什么拒绝呢?他是根据他的通心做出的判断,他如果从政,去治理这个国家的话,就会耗费他很多精力,他就没法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了,就没法逍遥了,所以他连宰相都不愿当。所以你们看到那些权力很大的,他们幸福吗?包括特朗普在内,也未必。说到政治,比庄子更早老子,道家的祖师爷,他觉得作为政治家也可以逍遥游。他说了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你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饪一条小鱼一样那么自在轻松。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君王是不存在的,我们整个人类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中国文化的理想叫“内圣外王”,你内部要达到最高的修养,你外部才能最大的自由。“内圣外王”就是说你有一个最好的内循环,那么你才会有一个最好的外循环。真正的政治家能够做到“内圣外王”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一个君王能够做到人格修养最好,同时也能把整个全世界治理的很好,这个还有待人类的进一步发展。——而庄子他正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发现了真理,当时做不到君王那种“内圣外王”,我就做在大自然中的“内圣外王”。什么意思呢?他怎么做到呢?就是靠他的创造力,靠他的热爱生活,他能够做到把自己的物质生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而不是一定要过得很好,去追求他的自由,追求他的逍遥。现在很多人什么是大自然都不知道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注意到鸟叫了,住在小区里面有很多鸟,你什么时候静下心来听过这些鸟叫呢?大家都活在一种人与人的纠缠之中,人与人的争斗之中,勾心斗角。庄子那个时代他是怎么做到逍遥游的呢?我有篇论文专门论述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不是一种幻想,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庄子怎么做到逍遥游呢?他就是通过通心做到的,所以我现在认为,至少是在中国,通心的鼻祖非庄子莫属。——庄子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心态的调整做到了。他尽量回避纠缠的人际关系,他减少人际关系的时间 ,而增加独处的时间,隐居的时间,与大自然的通心,以及与少数好朋友的通心,包括惠子这些。前几次我就讲到过庄子的两句话说的非常漂亮: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是一种小鸟的名字,森林那么大,它筑巢并不是想把自己巢建在整个森林上,它只在一棵树上,而只需要一根树枝。偃鼠是一种鼠类小动物,河水那么大,它去饮水也不过是饮满一肚子。就是说,人的物质需要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我们用不着太花功夫,斤斤计较,无休无止。何不把更多精力用于享受真善美?——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中华民族有庄子这样的人,真是非常幸运。庄子在两千多年以前他就已经做到了逍遥游,而且把他的思想、他的状态留给了我们后人……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这个讲座还要继续举办下去,下次举办可能要改进一下条件,准备是在腾讯会议室举办,这样有个好处,我们说话的时候、朗诵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表情,交流起来更加自由,更便于大家互相对话,另外我们微信的讲座就告一段落,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感想,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发在群里面,我有时间我会抽空做一些回应,好,各位朋友,再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