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美国心理学家Brian Thorne的《卡尔 罗杰斯》一书中,记录和分析了罗杰斯的三个经典案例。我准备一个一个地点评,我已经在另外的文章中点评了第一个案例,现在点评第二个案例。以下是该书的原文。我先在其中做一些点评,点评穿插其中,最后再做一些总结性的分析。建议有兴趣者先跳过我的点评和分析,完整把Brian Thorne所写的内容看完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我的点评和分析。
——许金声
个案实例二:葛罗丽亚(Gloria)
一九六四年,罗杰斯以摄制影片的方式和葛罗丽亚有过一场半小时的面谈。葛罗丽亚是一位年约三十岁颇为迷人的离婚女性。那是一场令人胆颤心惊的会面,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罗杰斯几近完美地运用了所有案主中心治疗法的主要理念。这次面谈产生极大的效果,可由葛罗丽亚不断地与罗杰斯保持接触,直到多年后她过世为止得到的印证。她是心理治疗史上颇为出名的人物之一,使世人对案主中心治疗法得以有进一步的了解,贡献良多。在她愿意接受治疗心理状态的合作下,罗杰斯在几乎只有三十分钟的时间里,非但营造出一个由核心条件所呈现、适合成长的气氛,并使葛罗丽亚得以经验自己的感受和深入人与人的治疗关系中。此部影片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为案主中心治疗法神奇疗效,提供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实证,并为治疗关系中应有真诚、接纳和关怀的态度,做了惊人的展示。
许金声点评:作者交代的“以摄制影片的方式”很重要。不知道为什么用“令人胆颤心惊”来形容?作者评价,“罗杰斯完美地运用了所有案主中心治疗法的主要理念”、“极大的效果”、“惊人的展示”、“案主中心治疗法神奇疗效”等,使人充满了好奇。
实际观赏这部纪录影片,的确可以获得难以替代的宝贵经验。整部影片几乎都很完美地呈现人们难以捉摸的态度。我们也可以在片中很清楚地看到,罗杰斯展现出一位治疗师应有的接纳、关怀和真诚,而在这一点上,这段影片记录了一个人在治疗关系中的特别风格。治疗关系中,治疗师和案主之间处彼此的互动感应,合力营造出的‘成长气氛’,确实有治疗的效果,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现。当一个人的实现倾向与他自我实现的需求冲突时,当他无法保有自己是值得受人尊敬、受人认可的自我观感时,葛罗丽亚身心所呈现出的苦闷,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访谈的过程中,每当葛罗丽亚告诉罗杰斯生活中有着难以自我调适的困难时,总会公开的呈现出她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本能地对性欲的需求,显然与她从不说谎的个性及自我概念中严守本分的自我节制,产生直接冲突。冲突的极致出现在她发现自己对九岁的女儿谈自己的性生活时说谎,因为她不愿孩子因为自己任性的生活方式受到不当的影响。
刚开始的时候,葛罗丽亚的内心充满着罪恶感,在访谈过程中,她不断地挣扎与实际的自己妥协。重新的自我接纳。刚一开始,她所有的谈话内容即集中在她的行为可能对女儿造成的影响,并希望罗杰斯能对她有所教导。然而,在访谈的过程中,她却重新找回勇气,正视自己内心的不和谐(实现倾向的分歧),重新活在目前真实的感受中,也重新体会到评价应来自自己的内心。整个过程的变化迅速强烈,尤其是治疗师与案主之间彼此开诚布公的心态更令人动容。
在这个访谈中,罗杰斯一再地展现发自同理心的回应,而这也正是他所有治疗工作所带给一般人的印象。影片中,他所展现的接纳与真诚,显然对治疗有着更大的成效。深受罪恶感折磨的葛罗丽亚,茫然地寻求有力的协助,而罗杰斯的接纳和完全没有专业虚伪态度,正是她所迫切需要的。他的温暖和敏感伴随着她的感受,他完全不做负面判断以及坦然的态度,更使她得以拾回勇气,表达比预期更深的内心世界,并发现自己的‘评价系统’。访谈中,有两个地方可以让我们推论出罗杰斯对所谓的‘案主同伴’有着高度的投入。第一次是在访谈刚开始不久,另一次则是在将近尾声时。
她的女儿帕米假如知道自己母亲性生活的真相,到底会有什么反应,这个问题一直在葛罗丽亚的内心争战不休。因此,在访谈一开始,她整个谈话的焦点就全部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罗杰斯不愠不火地择要左右为难的心境:
罗杰斯:如果她真的知道真相,你认为她还会接受你吗?
葛罗丽亚:这正是我没有办法确定的地方。我不希望她因此离我而去。我甚至不知道我将会有何种感受,因为每当我与男人发生关系之后,总有一段时间会感到非常愧疚。我甚至做了一些特殊的安排,好让我心里感到我是与那个男人单独相处的,帕米永远也不会发现。对这件事情我是很在意也有所提防的,但我更清楚地知道性是我永远难以割舍的欲望。
罗杰斯:照你这么说,整个情况就非常明显了。问题不只出在她或你与她的关系上,同时也是出在你身上。
许金声点评:“问题不只出在她或你与她的关系上,同时也是出在你身上。”罗杰斯说的不错。似乎就葛罗丽亚与女儿的关系来看,她是有怕自己不被女儿接纳的恐惧感,就她自己来说,则有罪恶感,正如下面她自己所承认。但既然如此,她为什么又能够公开摄影呢?像这种有罪恶感的两性关系,一般都是非常隐私的。
葛罗丽亚:在我的罪恶感上。我常常有很深的罪恶感。
罗杰斯:这其实牵涉到(人可以接受自己的行为吗?)的问题。你明知这些借口只是安慰自己不会被发现而已。当你在做这件事时,同时也有犯罪的刺激感,不是吗?
葛罗丽亚:是的。但我并不喜欢啊……我希望能对我所做的一切感到心安理得。如果我告诉帕米真相,而她又能够接受,那么我就可以感到心理平衡了,然而我并没有这么做。我希望能诚实地面对一切,但总是感到有某些地方连我自己都无法接受。
罗杰斯: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接受,那么就算是告诉帕米真相,你又如何能感到心安呢?
许金声点评:“当你在做这件事时,同时也有犯罪的刺激感,不是吗?”罗杰斯在这里共情错误了,所以葛罗丽亚马上予以否认:“但我并不喜欢啊”。“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接受,那么就算是告诉帕米真相,你又如何能感到心安呢?”问的很好。关键还是葛罗丽亚对自己的接纳问题。但让当事人在一个深刻的问题上真正接纳自己,就我所研究的全人心理学来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当事人有真正的踏实的成长,能量的提升。
葛罗丽亚:是的。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罗杰斯:还有,就如你所说的,你有这些欲望,你有你的感受,但那些感受并不是很好,对吗?
葛罗丽亚:是的。你给我一种感觉,你似乎就只是坐在那儿,什么也没做,让我一个人在这里干着急。我希望你能多帮我一些。我要你帮我去除那股罪恶感。只要你能帮我把说谎和与男人睡觉的罪恶感去除,相信我就能感到:“不!我不愿意让你处在忧虑烦闷的感受里!”但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感到这是一种完全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我根本无法替你说些什么或找出任何解答。我保证一定会想尽办法帮你找到自己的答案。我这样说不知道对你是不是有任何意义,但我绝对是认真的。(休斯敦 Shostrom 1965)
许金声点评:“你给我一种感觉,你似乎就只是坐在那儿,什么也没做,让我一个人在这里干着急。”葛罗丽亚作为当事人,显得很有力量,她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希望你能多帮我一些。我要你帮我去除那股罪恶感。”她至少是对罗杰斯感到失望了,甚至有不满。
从以上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罗杰斯设法激励葛罗丽亚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而他则从旁分担她的痛苦。从他所表现的关心和为了理解她左右为难心境所付出的心力,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忽视她直接寻求帮助的请求。他的做法只是坚信她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自行找到出路,他仅需从旁协助,让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找到那存在内心的答案。罗杰斯的做法是,希望能在不必借助专业术语和巧妙的分析下,她就能从他的言谈中所领悟。唯有相信案主本身是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对案主提供正面的帮助。
许金声点评:作者Brian Thorne的评价似乎对整个情况视而不见。当事人都提出某种程度的抗议了。他还认为是“罗杰斯设法激励葛罗丽亚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而他则从旁分担她的痛苦”。他替罗杰斯辩护:“从他所表现的关心和为了理解她左右为难心境所付出的心力,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忽视她直接寻求帮助的请求。他的做法只是坚信她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自行找到出路,他仅需从旁协助,让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找到那存在内心的答案。”对葛罗丽亚最大的帮助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帮助她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两性关系,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全人心理学认为,任何心理咨询,都应该让当事人回到现实的人际关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应该让当事人从烦恼的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应该让当事人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纠缠,增加通心。要做到这点,必须处理和化解当事人背后的心理情结。实事求是地说,在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上,每一次都是尽力在这样做的。
访谈接近尾声时,葛罗丽亚对自己的感觉已渐入佳境,谈话中充满了理想与憧憬,对发自内心的感受开始具有信心,行为举止也显露出自信。罗杰斯显然已使她的内心过到和谐状态。
罗杰斯:在那些充满理想的时刻,你给我的感觉是你已真正地拾回自我,你已有充实的感觉……
葛罗丽亚:是的。当你提到这一点,我不禁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我不常有类似的感受。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它们对我实在是弥足珍贵。
罗杰斯:不管是你或者是我,我都不希望这种感受太过频繁,但我对这种感受可是非常的了解(停顿了一会,她的眼眶充满泪水)。那种感受颇让你感动,不是吗?
葛罗丽亚:是的。你知道我还在想些什么吗?当我在跟你交谈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愚蠢的想法蹦进我的脑海里。有机会像这样跟你交谈实在是太好了,你知道,我非常尊重你,也很希望能获得你的赞赏,我的父亲再也不能像你这样和我交谈了,我实在很怀念他。我的意思是说:天啊?我真希望你是我的父亲,那该有多好啊!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出现这种想法。
罗杰斯:在我眼里,你就像是我漂亮、乖巧的女儿,但在你的内心深处,其实你真正在意的是你与父亲之间的亲情。(休斯敦 1965)
以上这段对话引起许多无谓的批判,他们批判罗杰斯在处理‘情感转移’(Transfernece)上一无是处,认为失败在完全没有辨认出在关系中所发生的事。葛罗丽亚对她的治疗师产生的深厚信任感,导致她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将罗杰斯当成自己未曾拥有过的父亲。罗杰斯对这样的情感转移非但不规避、不排斥,反而以融入自己的感受做回应:“在我眼里,你就像我漂亮、乖巧的女儿。”这样的回答更加强化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使葛罗丽亚在访谈结束时,能对她的父亲和父亲未曾给与他所渴望获得的爱与了解有正面的回应。罗杰斯小心翼翼地探索她内心所受的创伤。
许金声点评:该书作者说“访谈接近尾声时,葛罗丽亚对自己的感觉已渐入佳境”。的确,“对自己的感觉渐入佳境”。在很多时候是心理咨询效果的一种显现,是心灵成长的一种显现。但这种感觉有时候也常常可能只是暂时的、不稳固的,甚至是虚假的。回到现实,回到原来的那些不舒服的情景,当事人常常有可能回到原来状态,甚至有可能更加糟糕。只有在对核心的心理情结处理、化解后,当事人才会有比较巩固的状态。这才是治本的方法。罗杰斯的接纳、共情等,常常具有一些支持、鼓励的效果,能够使当事人有较好的感觉。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情况下具有治本的力度,不过此案例和上面的案例都还看不出来。“在我眼里,你就像我漂亮、乖巧的女儿。”这句话很成问题,它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就现在大多数人认同的心理咨询观念来看,罗杰斯这种“反移情”,即咨询师对当事人的移情,把当事人看成是自己的什么人,是心理咨询服务所应该避免的。但前面谈到他们会面的背景是“以摄制影片的方式”,不知道当时是否是在录制一个电视节目?如果是一个非正式的咨询的电视节目的谈话,是否又应该另有评价?
罗杰斯:你经常有受骗的感觉。
葛罗丽亚:那也是我喜欢代替者的原因。就像我喜欢跟你交谈一样,我喜欢值得我尊敬的人。对那些医师们,我都会产生一股想要接近的感觉,一股像是与我父亲间亲密的感觉。
罗杰斯:我不认为那种感觉是伪装的。
许金声点评:葛罗丽亚的话无论在表面上还是背后,都没有“伪装”的意思。罗杰斯又是共情不准确。
葛罗丽亚:喔!是吗?也许是因为你不是我真正的父亲吧!
罗杰斯:不!我指的是那种亲近的感觉。
葛罗丽亚:尽管如此,我还是认定那些是虚伪不实的,因为我对于你能否与我亲近并不抱任何期望,而实际上你对我的了解也没有到那么深的程度。
罗杰斯:我所知道的是我对你的感受。此时,我对你的确有很亲近的感觉。(休斯敦 1965)
许金声点评:葛罗丽亚的意思是她对医师们容易有想去亲近的感觉,但她同时也觉察到这是她在寻求父爱,而她寻求到的并不是父爱,那些只是“替代”。而对罗杰斯,她说“我对于你能否与我亲近并不抱任何期望,而实际上你对我的了解也没有到那么深的程度。”似乎还多一种觉察,使她与以前医师们的亲近有区别,即“不抱任何期望”。罗杰斯在这里甚至都有一些故作多情了。罗杰斯最后只得为自己解嘲:“我所知道的是我对你的感受。此时,我对你的确有很亲近的感觉。”但这么一来,又与前面矛盾了。前面他对葛罗丽亚说:“我指的是那种亲近的感觉”,他认定葛罗丽亚对他有亲近感觉。看来应该质疑,如果是外貌丑陋的女士来咨询,罗杰斯会有亲近的感觉吗?如果有,他很不简单,不过似乎有点累。如果没有,那是不是有“分别心”了呢?有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问题是要分清楚场合。
从上述这次访谈的最后对话中,不难看出罗杰斯对‘情感转移’的看法,并未因爱批评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他认识葛罗丽亚才短短三十分钟,当然知道自己不是她的父亲,然而他对葛罗丽亚这种潜意识的移情,不但没有加以戳破,反而以亲近和情爱相回应。在那一刻里,他所付出的是自己经验的真实感受,而把专业上力求确实性的兴趣完全抛开。对他而言,从当事人中心治疗法这个新的专业主义的基石不是建立在心理学专业上,而是在有能力展现完整的人性。
许金声点评:如果罗杰斯展示的是一次咨询,我感觉比较糟糕。我更不同意该书作者说罗杰斯这次咨询是“有能力展现完整的人
性”的评价。这是哪跟哪啊!全人心理学认为,做咨询是一种心理服务,是与当事人通心,解决他的问题,化解他的心理情结,提升他的心理能量,而不是“展现完整的人性”。当然,“展现完整人性”是美好的,但在做心理咨询时,必须建立在通心的基础上,而不是随意而为。最关键的是,这次谈话究竟效果如何?文中提到,之后“葛罗丽亚不断地与罗杰斯保持接触”。关于这次谈话的之后的情况至少罗杰斯是应该了解的。我以为这至少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甚至很失败,不知道为什么却成了典型的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