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治疗的三位精神分裂患者

“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这是我研究全人心理学提出的口号。从2003年起,我面向全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并且在工作坊上做个案。——如果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吃药或者不吃药情况下,神智基本清楚(以大致能够听懂我说的话为标准),有坚定支持的亲人陪同,也可以参加工作坊。满足上述条件的,曾经有三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参加,他们全部都恢复了正常。基本情况如下:




一、WJ的巨变




2016年,我已经在江苏常州建立了全人心理学培训基地。一天,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WJ和丈夫一起,带着一个七岁的活泼的小男孩来看我。她谈笑自若,谁也想不到,看不出来,她以前是一位精神分裂患者。


2006年WJ来找我治疗之前,已经患病十年。WJ,女,三十岁,中专文化。她在找我之前已经患精神分裂症十多年,曾经十五次住进精神病医院,前后换过五家精神病医院。她患病不久就停经了。经过大概二年半的治疗,她逐渐恢复了正常,后来重新来了例假,怀孕,生了孩子。原来她怀孕的时候担心,曾经吃了那么多的药,这些药物会不会影响小孩子?结果显示:一点毛病都没有,身体、精神都非常健康!


WJ产生这样的变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年前她母亲带着她来的时候,刚一开始,我心里一直在打鼓。据她的母亲介绍,她当时有幻觉、妄想等症状,一直在吃药,目前共用六种药物。


她身体很胖很胖,目光呆滞。——我后来曾经看到过她患病前的照片。那是一位身材苗条,模样俊美的姑娘。——她直勾勾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似乎对我充满期待,似乎又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请坐!”我用手指了指椅子。


她仍然直勾勾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一动不动。


“请坐!”我想到我第一次说“请坐”的时候,是不是表情太冷漠了。我露出一点微笑,用手指了指椅子。


她还是直勾勾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一动不动。


“请坐!”这一次我说的时候,不仅有微笑,而且音量还所谓提高了一点。


她看了看椅子,慢慢地移动过去,慢慢地坐下了。但还是直勾勾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一动不动。


不过,我终于知道,她能够听懂我的话了。我的心中升起了希望。——原来与她的家人联系的时候,家人问能不能治疗?我说要见了面才知道。其实,我自己心中有数,只要能够听懂我的话,只要当事人至少有一位亲人坚决支持,我就能把当事人调整好。在这之前,治疗精神分裂症,我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


对WJ的第一次治疗,就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和WJ沟通的时候,有时候我听不懂她的话,有时候她听不懂我的话,多亏有她的母亲在一边做双向的解释,并且对她的情况不断地做补充,我很快就对她熟悉起来。第一次治疗,我就成功地对WJ的一些情绪做了处理。


第一次治疗结束,看来她母亲非常满意,马上就询问接下来的事情。


治疗二次、三次之后,她与丈夫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要她丈夫进行配合。一般来说,当事人进行心理调整,其亲密关系、原生家庭成员也进行心理调整,当事人的变化会更快并且更加巩固。一般当事人如此,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是如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变化之后,如果亲密关系、原生家庭成员,以及密切交往的一些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精神分裂患者更容易被拉回去。在A的丈夫加入以后,我对他进行了调整,A又有了大幅度的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光是症状的消除,最根本的是心灵的成长,有正能量的支撑。全人心理学倡导两大意识:成长意识和通心意识。在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上,有一种强大的气场,鼓励、支持大家不断成长,有一种积极的团体效应。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扩大范围,两年之间,A的母亲、父亲、丈夫、姐姐、弟弟等都先后参加了全人心理学工作坊。其中她的丈夫,不仅是作为一般学员参加,对WJ的治疗进行积极配合,而且作为案主多次做个案,精神面貌、心理能量都有一定提升。


2008年3月,我在湖北清凉山佛学苑举办了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这是第一次在佛教的道场举办完整的工作坊,时间长达六天。以前尽管多次在苏州西园寺等地举办心理学活动,但一般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的讲座,或者短时间的工作坊。在寺院举办工作坊,可以促进我思考心理治疗与佛教以及灵修的关系。这次工作坊WJ的父母、丈夫都不远千里赶来参加。在这次工作坊上,他们夫妻俩都做了个案,包括各自单独的个案,以及家庭治疗。正是在这次工作坊上,WJ的情况,又发生了长足的进步。


   工作坊效果如何呢?工作坊结束后,学员填写了调查问卷,从中可见一斑:


    WJ的丈夫:

   自己得到了成长,明白了很多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对待他人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与对方通心,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在佛学苑举办心理学工作坊,感受到全人心理学与佛陀的思想是一致的,这种环境更有助于心灵成长。在静静的山林中,香烟飘渺、钟声阵阵的寺庙里,学习心理学,感受心灵成长,与佛陀通心、与大自然通心、与人通心,有双倍甚至数倍的效果。

   

    某学员:

  (在寺院参加工作坊)很神奇,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变化,是非常前卫的学习方式,非常细腻地弄清楚人与人的关系。自己成长了,与家人的关系也和睦了。

   


   某学员汪居士:

   在湖北清凉山佛学苑的工作坊结束。消除烦恼、死结有很多方法,佛法是借助正见慢慢地让身心方法,用人的自然的治愈能力达到身心自在。许老师的工作坊是通过诱导,触发人压抑的烦恼,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化解死结。对该工作坊印象最深的是通心法。该工作坊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佛的人学习。

   

   某法师(主持):

   在寺庙、佛学苑办全人心理学工作坊是一新的突破。


    某法师:

   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通过通心彼此了解、沟通,对心理矛盾的化解起到了作用。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有了与别人沟通的勇气。对自己对别人的烦恼有了方法来看清。通过通心没有不能够化开的矛盾,只要掌握对方、情绪。觉得他人和自己都不是顽固的,都有待开发。


   某70岁老法师:

   参加工作坊后,感觉很新奇,它带领人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通过“通心”,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它真是发挥人潜力的催化剂,又像一位引导人解脱的陆地的船长。它像一场熄灭烦恼之火的大雨,像一轮驱除无明的明月。

   我亲眼看见从山东来的老少两对夫妇,其中年轻女子患精神分裂,经过治疗和引导,都像变了个人似的。达到这种效果,真是不可思议!

   

    大家注意看,这位70岁的老法师所说的“山东来的老少两对夫妇”,指的就是WJ以及亲人们。

……

2008年12月17日,在北京阳台山的全人心理学培训基地,又结束了一个“心灵成长工作坊”的初级、中级的连续班。照样是每个学员都有收获,都得到了成长。而我这次最大的收获,则是产生了关于“心灵成长奖”的设想。


人最大的快乐,最持久的幸福感,其实就是来自心灵成长。心灵成长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但社会却对之倡导、鼓励不够。所以,我决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将个人出资,设立该奖项,从参加过我的工作坊的学员中,选出侯选人进行评选。入选者将:


1、获得“心灵成长奖”荣誉证书。2、获得“心灵成长奖”奖金三千元。3、作为“全人心理学荣誉学员”,终身获得免费参加所有“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初级、中级、高级班)的机会。“心灵成长奖”每两年评选和颁发一次。


这一计划,正是学员WJ启发我产生的。这次在阳台山的心灵成长工作坊,WJ又来参加了。两年前她母亲带她来找我治疗,两年来她的情况不断变好。从一个生活不能够自理,每天幻觉、妄想不断的情况,变得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在做了几次个体咨询后,我看她进步很快,就鼓励她和她的家人参加工作坊,并且在工作坊上做个案。在这次的工作坊上,她的表现使我十分欣喜。在工作坊的第一天,我们都要做聆听训练。——聆听练习是三个人一个小组,一人做叙述者,一人做聆听者,一人做观察员。她作为“观察员”,对于叙述者的话的理解,比聆听者准确、全面。接着,她又主动争取在通心力训练中做“通心者”,与“被通心者”通心。在五位做“通心者”的学员中,她的“通心”成绩毫不逊色。


下面是WJ在这次工作坊结束后,在调查问卷上写的话:


“参加工作坊时有激动人心的感觉,做个案时看到他人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觉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也在念这本经。在工作坊中的情况彼此起伏,很累很痛苦,觉得触到了伤处,走出工作坊后觉得很舒服。他人的情况对自己也有启示。例如,H和她妈以前关系挺好,可在工作坊中却对她妈的感觉有了变化。对她妈的印象不好了。这种情况与自己做个案的情况很相似。她对她妈的感觉的变化与我对给我看病的(某地精神病院的)大夫的感觉的变化相似。我以前对他印象很好,在工作坊中却发现我其实很讨厌他、害怕他。但现在的感觉更真实、更现实了。感到工作坊对自己有帮助,自己成长了,慢慢地健康起来了,病情有明显好转,但不时还有一些恐惧感等不舒服的情况。”


这些话,觉察敏锐,思路清晰,把人际关系也分得很清楚,已经难以看出WJ原来是一位精神分裂患者。她并不掩饰自己患了精神分裂症。工作坊有几个学员异口同声地说,根本看不出她曾经患精神分裂症。她能够进步这样快,与她自己的努力有很大关系。她目前对参加工作坊,以及对成长都有很好的理解,但她的成长还需要得到原生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在这两年中,正是由于家人的原因,她的成长有一些波折。——就在这次,家人有人曾经因为又要花钱等因素反对她来北京学习。她已经在工作坊中尝到了甜头,从成长中得到了快乐,增加了自信和力量,坚持要继续参加。我为她的这些进步感到高兴。自从她患精神分裂以来,一直使至少三个家庭都不得安宁,即她的娘家、婆家以及她的小家。为了巩固她的进步,让她正常地融入社会,我忽然产生了设立“心灵成长奖”的想法。我把这一想法与她以及家人交流了,她感到非常高兴。设立“心灵成长奖”,也是我落实“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口号的一个举措。我奢望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社会上助推追求心灵成长、心理健康的风气。获得这一奖项的主要条件是:1、 参加过“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并且在工作坊上做过个案。2、 在两年之内成长迅速。主要包括:A、心理健康状况大幅度提升;B、在独处和人际交往中的情况大幅度改善或者提升。该奖项目前只在参加过“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的学员中评选,由他们自己提出申请,然后由我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评定。惭愧的是,这个创意由于种种原因当时一直没有落实。现在,我又跃跃欲试。


从2010年起,我开始发起举办“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创新论坛”每年一届。WJ女士也参加了一届。她还为论坛题词:“中国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就象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愿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二、突破两性关系的隐私与心结




2012年8月,郑州。我正在爸妈在线举办的“心博会”上举办工作坊,忽然接到电话,东北的一位女士打来的,她的女儿XT患了精神分裂症,正在郑州的某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她说是慕名想带女儿来找我治疗,问是否可以。我说先看看吧。2009年女儿曾经在某直辖大城市的精神卫生中心看病住院,现又复发。由于他们对医院的管理和治疗效果不满意,现在转到郑州的医院治疗。


母亲很快就带着XT来了。XT,当时28岁,高颜值,原在一家外企工作。她的目光紧张而缺乏安全感,一看就是心里充满了妄念的那种状态。但我发现XT的神智清醒,反应也还可以,就答应可以进行治疗。鉴于母女的迫切心情,就在我住的房间对她进行了第一次调整。仅仅一次,就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郑州期间,三次调整下来,效果显著,其父母感到异常欣喜。


下面是XT的父母书面写的感受:


1、XT的父亲所写的书面感受(全文):


    感受

   作为家长 ,对孩子在患病期间的治疗过程谈一下感受:

     ①前期到本市的一家专科医院治疗期间,感到他们的方案及手法没有针对性,而且其治疗的手法及对患者的态度,令家长不满,没有把患者当作感性的人去对待,使我们家长很是无奈。其结果是没有使其得到良好的治疗,反而使心灵收到了再次的创伤。

     ②天公做媒,我们遇到了“全人心理学”创始人,许金声教授。孩子在许教授的科学系统的心理课程影响下,身心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抚慰。许教授在治疗的过程采用的方法都是有针对性的,了解感受、释放压力,全面的通心,使其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走向了康复之路。

                                                     某某

2、XT的母亲所写的书面感受:


我们第一次到某某市精神医院,对医院的管理不认可,病人有不听话,没有人做心理解释,他们的办法,只要病人不听话就用绳子捆起来,或是用大量药物控制状况,医生还不让家长多呆,每晚就4点可以探望,一些药物会让病人大量吃东西,没有按量发家里送去的食品水果等,还给家属造成更大压力,说得了这病终生不能结婚,就像呆呆的一个人一样。只能暂时控制状态,有激动时的愤怒还照样发病,这家医院在全国出名,但像监狱一样管理病人,没有体谅病人和家属的感受,这种环境下病人不会全好的,还要长期终身吃药。


    2011年10月,由于长期和对象发生矛盾,XT又触发犯病,至2012年8月病严重了,又到郑洲(州)去住院,那里还好些,让家属陪住,有护士陪说话,让病人和家属轻松些,但医生查房时,就问问状况,根本起不到心理疗病的作用,就是打针用药,好转慢。

     在许教授这里见效快,得以心灵成长,一夜变样,大变活人,还能挖根,还给病人及家属得以心灵平复,心里通心才能解决大根本。



                                                                                               某某某

……


XT的治疗取得的一次最大的突破,是在我们发起的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创新论坛(原称:中国应用心理学自主创新论坛)上。该论坛的第三届2012年11月3号——8号在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举行,主题:“心理学与道家”。XT与父母也来参加了论坛。在该论坛上,我进行了完整的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的展示,并且为WJ一家做了个案。在个案开始前,我们都按照惯例,工作坊的全部参加者约50多人(包括几名道士),都做了对当事人隐私保密的保证承诺。


   该个案是从处理XT与父亲的关系开始的。在经过几次治疗之后,XT已经变得相当开放。她说:父亲“总是有点色迷迷瞧我,因为妈妈与我爸爸分开住,所以他把性的压抑弄到我的身上来了。”


   在对XT关于父亲的一些情绪做了处理之后,XT当场对父亲的感觉就发生了变化。结果证明,那只是XT的性压抑和妄念。尽管场上还有50余名代表,我决定乘胜追击,彻底处理XT在两性关系方面的心结。在以前的几次调整中,我就敏感地观察到,XT是在与男友订婚后发病的,男友也有一些问题,不恰当的两性关系是XT发病的重要原因,在这里有她隐秘的心结。这些隐秘心结的存在,是她治疗了三次,尽管效果惊人,但她仍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原因。结果,在这次工作坊上,我一连追溯了她数个在少女时期起遭受的性侵犯……


  果然,这次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二个月后电话回访,她母亲说,孩子已经基本上恢复了正常。


  而她父亲也高兴地说,由于女儿与自己关系的恢复正常,他找回了“做父亲的尊严”。


……




三、一家人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祥和最愉快的春节




2005年6月,在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女生A,由于学习压力和两性关系等问题的困扰,一连几天都持续失眠。一次白天上课的时候,她“突然产生一种很想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出去的感觉,意识有点模糊,就好像是灵魂脱离了肉体,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引自她后来自己的描述。)


她离开教室,走到大街上,忽然觉得离生存的这个世界很远了,自己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于是,她在路过天桥的时候,就从桥上跳了下去了……


所幸还没有撞上汽车,只是受了一些轻伤。她被送进了一家精神病院,一住就是三个月。在这之前,2001年A就已经住过一次精神病院,她被一家精神病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A这次出院后,尽管生活已经能够自理,但仍然有诸多症状,正在服用两种药物。A先是邮寄来她的一些资料,然后打电话与我联系,希望找我咨询。2005年,尽管我已经在面向社会举办工作坊,但关于精神分裂症,却从来没有治疗过。在电话里,我感觉她不仅神智清醒,而且说话富有条理,于是决定帮助她。


    A正在北京某名牌大学读大四。独生子女。25岁。外貌一般。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是工人。家里靠父亲一人工资为生,经济比较困难。


根据A的叙述,她面临的困境主要是:


1、读大四了,眼看就要毕业,却不能够正常学习,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心里发慌。有强迫观念,上课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老是想男女性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当男性老师上课的时候。她担心自己会控制不住冲动,会再次进精神病院。她甚至准备先随便找一个男人做爱,这样就以后就可以不想了。


   2、有较强的关于两性关系的妄想,不断地陷入单恋。从初中以来,她的这种事件就接连不断。她现在仍然在单恋该校的一位男教师周某某,不能够自拔。


   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A很可能无法大学毕业。这样不仅在心理上会给她沉重的打击,使她病情加重。另外,她自从患病以来,家里已经花了不少钱。家中三人,就父亲一人工作。她父亲是普通工人,工资很低。目前家里由于给她治病已经欠了不少债。


如何帮助她呢?


时间紧迫,当前她的最需要的是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排除性冲动、性幻想、单恋对她的干扰,增加现实感。


第一次咨询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次来咨询时,发现她的情绪已经比较平稳,思维清晰。我决定用换位体验技术来处理她对那位老师的单恋问题。这一技术极能够体现“通心”的威力。这一技术,广泛适用于神智清醒的当事人。只要运用得当,很快就能够取得效果。


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效果是:


1、大凡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有烦恼,都是由于我们与他人不能够通心。而不能够通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事人没有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我执”的心理习惯。这一技术能够促使我们打破当事人的“以自我为中心”。


2、超越“以自我为中心”就意味着能够做到换位体验。一旦能够做到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我们在人际关系上的妄念就会开始瓦解、崩溃,甚至不攻自破。


3、这一技术可以明显地减轻甚至终止妄念对我们的影响,增加现实感,使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理解他人,进而做到与他人通心,有恰当的、活在当下的行为。多次的换位体验练习可以增加和发展我们的通心力。




下面的对话是根据录音整理的:


    ……


  许:现在周老师(化名,单恋的对象)就在这椅子上,……感觉到了吗?


    A:(过了大概20秒)“感觉到了。”


  许:现在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A(想了一会之后): “你现在不住学校了呀?……住哪里呢?”


  许:你现在坐到对面的椅子上。(A很快坐了过去)放松,感觉自己慢慢地变成老师。你现在正在慢慢变成他……现在你变成老师了。你的学生这样问你,感觉如何?会怎样回答?


     A(在对面的椅子上,以老师的身份说):“你有什么事吗?”


   许(对A扮演的老师说):你感觉如何?会不会觉得这个学生问得有一点奇怪?


     A扮演的老师:是的。


   许:回到原来的椅子,变回你自己,你现在想说什么呢?


       A:我就随便问问。


   许:变成老师,如果你感觉到这学生只是这样随便问问,你会怎样?


       A的扮演的老师:我会告诉他:“你没有必要知道……我没有必要告诉你。”


   许:变回你自己。听了老师的话后,你感觉如何?


      A:我没话可说,转身就走。


    许: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A(稍微犹豫,对周老师说):“什么时候请你吃饭好吗?”


  许:坐过去,你现在变成老师。这女学生以前不怎么说话,现在又这样说,你会怎么想,会怎样回答?


     A扮演的老师:“不必了吧。”


   许:客气一点说呢?


    A(扮演老师说):“谢谢了,我可能没有时间,谢谢你的好意。”


  许:变回你自己,听了这话你有什么感受?


    A:他这样忙、充实。他会认为我不正常。我挺难受的。我是自作多情。


  许:你现在知道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了吗?


    A:知道了。


  许:怎么对待?


    A:忘记他。


   许:“‘忘记’是什么意思?”


    A:就是不要对他幻想……不过,如果碰见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许:如果碰到了,你感觉会怎样?


    A:如果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他就会主动对我说话。


   许:好,现在假定你们就是在没有人的地方遇见了。他的情况如何?


    A:他的表情很奇怪,不爱搭理人的那种。


   许:刚才你说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他就会主动说话?


    A:那是我的幻想。


  许:是你自己的幻想?幻想还没有完全丢掉?


    A:对。


   许:为什么认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他就会说话?


    A:他也许寂寞啊。


   许:“也许寂寞”?到底是你寂寞,还是他寂寞?


     A(停留片刻之后):是我寂寞,是我幻想的。


   许:那么,你还想请他吃饭吗?


    A:不想了。


  许:还想做什么事情呢?


     A:“不想了。”


     ……


      经过多次换位体验的练习后,A的现实感增加了,她认识和体验到自己关于周老师的许多想法都是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又过了一个星期,A来做第三次咨询。她说自己感觉好多了,已经能够正常上课。不过,关于那位老师,她嘴里虽然说是“不想了”,但我觉得还没有完全放下。


果然,经过追问,A说她的确还是经常想到周老师,因为他们发展感情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至少也有“百分之一”。我继续引导她做换位体验练习,增加她的现实感,她又有了一些变化,她所认为的可能性由“百分之一”减少到“千分之一”。


为了更彻底地减轻幻想对她的影响,我在第四次咨询时,进一步追究这“千分之一”。




下面的对话根据录音整理:




许:关于“千分之一”问题还可以深入探讨。


A:“千分之一”概率太小了。我不想再付出和努力了。我现在已经尽量不想这问题了。


许:你尽量不去想,不为“千分之一”去努力是对的,但要彻底放下,应看清楚这想法有什么实际的含义。


A:就是我们毕竟认识,有过一些交流。中国有13亿人,男人有7亿,男比女,而且还有老的少的,与我年龄不一样。还有地域差异,见面都没有可能。而我认识他,作过一些交流,概率就大一些。


许:他与班上的其他女生也认识,他与其他女生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A:其他女生……我不知道。如果其他女生也喜欢他,不知道……


许:她们的概率是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呢?


A:比我小,因她们都不会像我这样。


许:不像你哪样?


A:做事情不考虑后果。


许:周老师喜欢这样“不考虑后果”的人吗?


A:(声音很低)不喜欢。


许:那你的概率就应该更小啊!所以,还要进一步问你概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概率?是结婚的概率?谈朋友的概率?多交往几次的概率?到底是什么?想清楚了吗?


A:是谈朋友。


许:怎样才算谈朋友呢?


A:不知道……


许:恩?


A:就是他表示喜欢我,我喜欢他。我们有明确表示,经常能在一起。


许:就是说:第一是双方都要喜欢对方。第二经常要在一起玩。


A:沉默不语……


许:在交往期间,在玩的时候,他要表达喜欢你,你也表达喜欢他;而且你们要在一起玩。对吧?那么,你们谈朋友的概率是多少呢?是“千分之一”吗?


A:(千分之一是)我随口乱说的一个数字,没有什么根据。


许:你再想一想,估计有多少?


A:这怎么说呢,怎么能够量化呢?


许:你刚才不是量化了吗?“千分之一”是什么呢?


A:“千分之一”是我随便说的,不是我仔细思考过的。


许:那么,也就是说这“千分之一”是要打问号的。


A:对。我也没有想它有什么根据。


许:那么,现在你认为概率比“千分之一”大还是小呢?


A:小。


许:小多少?


A:小很多……我真的不想再提这事情了,想忘掉了,不想提了。


许:忘是忘不了的,唯一的办法是看清楚。“想忘”是一种逃避……那你为什么要说这一概率呢?


A:那是由于我自己还有这样的期待,我是在幻想……


许:现在你知道是在幻想了?


A:知道了。


……


第五次来咨询时,光是从她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她有极大的变化,她开始露出微笑,说话也更加流畅。她告诉我,现在她不仅能够正常地上课,而且很明确自己当前自己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学业。她还主动提出了“回归班级”的问题,希望能够和班上那些优秀的同学一样生活,更多地融入集体。但她仍然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时下课后,特别是晚上,她仍然会幻想随便找一个男人做爱,只要做了一次,以后就可以不想了。为了进一步增强她的现实感,巩固她的自控能力,提升她的自信,我又对她之所以爱幻想的根源进行了追溯和深挖。在利用音乐,引导她放松之后,她回忆起了青春期的两件事情。一是在初二时,她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在她对那男生有所表示后,却遭到了那男生的嘲笑,说她“又丑,又笨”。这事情对她的影响是严重挫伤了她的自信。一是在初三时,她的父亲曾经对她进行性骚扰。这事情的影响是使她对性有肮脏感。这两个事件都影响了她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她想接触异性,又害怕接触异性,只能够沉溺在幻想中。这样又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使她的学习成绩下滑。我对这两个事件都进行了一定处理。之后,她又有明显的变化。


第六次来咨询时,A的状态又明显地好了很多。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顺利地通过了一门考试。她在上课时,已经能够专心听讲,甚至能够主动回答问题。


咨询总共做了七次。第七次做完,我感觉她的状态毕业已经没有问题。


2006年年初,她带着母亲来参加了我主持的“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访”的初级、中级连续班。在工作坊上,她做了个案,进一步地处理了她原生家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深挖了她关于父亲的心结。在工作坊上,还对她进行了通心的训练。她在觉察力、聆听、与人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又有一些提升。她的母亲在工作坊的成长氛围和她的感染下,也主动要求处理她自己的问题。


工作坊结束时,请大家填写调查问卷,她在回答“你觉得参加工作坊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助?”这一问题时写道:“对人际关系看得清楚了。视野拓展了,对前途有了更多的把握,也就是有了更明确的选择和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两者也并不矛盾。对人性的认识深了一点,当然是感性的。交了一些好朋友。”看了她的心得,很难想到这是一位曾经患过神经分裂症,曾经两次住院的病人。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说的“有了更明确的选择和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显示了她的能量的大幅度的提升。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在具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和自由度的增加。


春节期间,她和母亲回了一趟老家。返京后,她母亲告诉我,A和父亲以及亲戚们有了从来没有过的交流。一家人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祥和最愉快的春节。A说,她与父亲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前不说话,现在开始交流了。


经过两年后的回访,A的情况稳定,她不仅顺利地从大学毕业,而且已经正式工作。一次我在乌鲁木齐举办工作坊。电台请我做心理咨询的普及节目,她甚至直接连线、直播的情况下简单分享了她的情况。


2009年,我在海南博鳌举办工作坊,忽然接到她的电话,她说自己已经结婚了。她和丈夫准备来海南岛旅游,顺便也参加我的工作坊。




有人也许会问,治疗精神分裂症困难吗?我的印象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可能,只是要更有耐心即可。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比处理一般的案例更得心应手,在很多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阻抗并不大。——回忆以上三个精神分裂症案例,难度是不一样的。其中,A的案例最容易。WJ的案例最困难。三个案例之所以成功,都是由于有亲人的配合。我在三个案例中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通心”。(详见其他关于通心的文章。)






(本文未完,待补充、修改。)


(申明:以上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都是在精神卫生法生效前进行的。精神卫生法生效之后,我不再单独接精神分裂症个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