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婚姻困境的最佳途径是自身成长

   许金声




  《济南女报》编辑转来一些女性读者的来信和短信,提了一些关于婚姻的问题,想请我来回答:


   1、“我的丈夫有了外遇,我现在处在离婚的边缘,非常矛盾,是放弃7年的婚姻?还是为了孩子和老人把老公争取回来?我不知道努力争取他值不值?总觉得自己非常委屈,本来就受到了伤害,为什么还要放下尊严去挽救?我一直觉得他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可怎么就有了外遇?怎么舍得放弃我?放弃儿子?放弃这个家呢?”


   2、“我和老公结婚9年了,家里的大小事基本都是我在忙活,可老公对我老不满意,总是闲这闲那的,搞得我心里很烦。我做过很多努力也没有用,他就是拿我不当一家人,没办法,我开始保持沉默,这也不行,他总能找出我的不是,弄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真是过够了,想过离婚,也想过离家出走,但一想到真的让我放弃婚姻,我还没有这个勇气,毕竟在一起生活了9年,以后的路不知怎么走下去?”


   3、“小缓和丈夫结婚10多年了,虽然对丈夫不太满意,生活也磕磕碰碰的,但她觉得夫妻感情还不错。可就在两年前,小缓意外发现老实的丈夫竟然出轨了,开始她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当确认后,小缓因受不了丈夫的欺骗而想过自杀。丈夫当即表示与那个女的断掉,在丈夫的忏悔下,她原谅了丈夫,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可如今事隔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丈夫还与那个女孩子来往,小缓觉得自己受到欺骗,觉得丈夫是个伪君子,她想离婚,但又放不下这么多年的感情,非常痛苦,究竟何去何从?”


   4、“我遭遇了家庭暴力。我和老公结婚5年,孩子4岁了,恋爱时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最近这几年不知道怎么了,老公对我总是不满意,经常责备我,甚至还动手打我,我不知道是自己做错了,还是有别的原因?想不明白老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可以感觉到,上述女性已经相当烦恼。看了这些问题,我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其实这些问题是根本无法通过文字在信中或者报纸上解决的。媒体的作用,似乎应该是给这些来信者指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子。而最好的路子,就是参加工作坊。工作坊是一种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解决人的烦恼,提升人的素质,工作坊是迄今最好的形式。但这种形式,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国内还不是很普及。


   工作坊不会具体告诉你应该怎样做,不是告诉你该离婚还是不该离婚,但它能够迅速疏通你的能量,使你的觉察力变得敏锐,提高你通心的能力。工作坊在解决人际关系的障碍上会有奇效。上面这些女同胞,如果参加了工作坊,其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以上来信者,似乎都认为是对方的问题,其实“一个巴掌拍不响”,而改变家庭,只能够先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成长了,家庭就会迅速发生变化。不知道怎么办,是对自己还不够了解。对自己了解了,对老公也就了解了,也就知道如何去做了。


  关键在于,目前国人还没有形成心理消费习惯,如果用一千元买一件衣服,会心安理得,如果用一千元去上什么课程,就想不通了。其实,心理问题没有解决,人际关系不好,衣服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少人关于心理咨询的概念,还停留在思想工作的阶段,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开导开导,讲讲道理而已。而思想工作是不收钱的。以上提问题的人,应该说日子都过得不舒服。其实花一点钱,花点时间来一趟工作坊,一般通过二小时的处理,就可以发生明显变化,至少知道该怎么做了。迄今为止,至少是我主办的工作坊,参加者还没有一个人后悔的。正如一个学员在做了个案后写道:“对工作坊有相见恨晚的感觉,24年的家庭及感情问题得到解决,体会到了医生给病人去掉身上的肿瘤的效果。”另外一个学员则说:“感到成长了,感到很值得!我从来没有这样开放过,过去不敢把家里的事情说出来,害怕别人笑话。来了后才感到参加这次学习很值得。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觉察了自己的身心灵,悟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谛,即改变关系,必须首先要改变自己。要做一个责任者,而不是一个埋怨者。”


   目前,国人的心理消费习惯难以培育,与我国心理咨询师不重视自身的成长也有关系。今年我去南方某市办工作坊,学员大部分都是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者,但居然只有主办者一人处理过自己的心理问题,其他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处理原生家庭的问题了。我认为,心理咨询师要上岗,至少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先要得到处理。随着心理咨询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他的自信会越来越增加,他说话会越来越有底气,他们对来访者以及潜在的来访者的感觉也随之发生变化。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