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

交往的变化,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人类交往已经经历了二次革命。第一次是由活字印刷术的运用引起,第二次是由互联网的出现引起。作者大胆地猜测: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也就是说,“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普及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革命。而“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普及后果,将带来人类生存状态的革命性的变化。这一革命的促进者很可能更多地应该是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以及一切关心成长的人。“公平”、“民主”、“法治”等的极其重要无可非议,但它们偏重指涉社会结构以及制度层面。而“通心”涉及的是人本身以及人的素质。更重要的是,“通心”具有“元理论”和“元方法”的意义, 也就是说,无论是“博爱”、“平等”、“自由”以及当今的“公平”、“民主”、“法治”,乃至人类现在觉得的其他所有的积极行为和价值,都还不究竟,“通心”是这些积极行为的支撑,是这些价值的价值。没有“通心”,这些积极行为和价值,都不能够真正实现,或者是“假价值”。

当前世界疫情正在流行,只是在这种流行之中,人们对“世界村”“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正在逐渐深入。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要发展必须合作,要合作必须“通心”。疫情的流行,也让“新冠元年”这样的具有历史高度和眼光的概念浮出水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疫情的流行,也促进了我关于“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的思考,我越来越看到“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这一思想的前瞻性和深刻性。      


     

一.关键词:人类交往、革命、通心



1、“人类交往”的含义


   指人与人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交流。这些交流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可能会达到目的,也可能不会达到目的;可能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当事人的成长或者潜力的发挥,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情绪,阻碍当事人的成长或者压抑当事人潜力的发挥。


2、“革命”的含义


   “革命”一词的汉语出处,是《易·革卦》的彖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是变,命是指天命。革命后来逐渐演变出两种一些新的含义:一是正义,二是暴力。


    本文在使用“革命”一词时,摈弃了以往它被染上的激进主义的、情绪化的以及暴力的色彩,只取其“顺天应人”的含义。具体说,本文的所谓“革命”是指由于社会中某些因素的出现,社会生活包括思想领域中产生深刻质变,社会成员大量地比以前更迅速健康成长,社会因此更加成熟与和谐。造成一次革命的当然并非只有一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当我说“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时,我着重的是“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促进人类交往变化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3、“通心”的含义


   汉字“通心”的“通”由“甬”和“之”偏旁组成。所谓“甬”,是指两边是墙或者障碍物,中间是能够来回走动的过道,例如甬道。加上“之”,“通”的含义就是在两点之间有一个通道,人能够在中间来回走动。而“通心”,就是在两个心灵之间有一个通道,双方能够不断地交换能量,而交换的结果,是双方的潜能都得到开发。


   关于“通心”,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定义。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我们可以为心理咨询师的通心下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咨询师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放空自己,进入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当事人的情绪与状态,把握住当事人的成长方向或者成长点,通过当事人能够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影响他,从而帮助当事人,具有这样的效果的心理咨询行为,就叫“通心”。通心是一条红线,应该贯穿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始终。


   “通心”还可以推广到一般的人际交往。从一般的人际交往的角度,可以下这样一个定义:当至少有一方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立场和状态,至少暂时超越自我中心,进入到另外一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情绪与状态,从而把握住其需求点、成长点,通过他能够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影响他,从而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这样的行为就称为“通心”。


   “通心”对应于英文“Empathy”在心理学中的含义。“Empathy”在大陆一般被翻译为“共情”,在台湾一般翻译为“同理心”。之所以说“对应”,是指“通心”具有比“Empathy”更丰富的含义,不能够等同于“Empathy”。在英语中,没有与“通心”完全对应的词。如果要把“通心”翻译为英文,可以尝试翻译为“Transempathy”即在“empathy”的前面加一个前缀“trans”。关于“通心”与英文“Empathy”的相关和差异,博主另外有文章讨论。


   “通心”的巨大意义,需要从人类交往的前两次革命谈起。



二、人类交往的第一次革命:活字印刷术


可以说,人类的交往迄今已经经历两次革命。人类的交往的第一次革命,是由活字印刷术引起的。


我国的印刷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现在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金刚经》。它印刷于公元868年。这部《金刚经》字迹清晰、图案精美,表明我国在那个时候雕版印刷就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现在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朝鲜。


11世纪中期的宋代,我国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活字印刷品保存下来。


14世纪,1450年前后,德国人谷登堡创制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并且用来印刷书籍,谷登堡印刷的第一本书是《圣经》,称为《谷登堡圣经》。它使用拉丁文,每页42行,所以也被称为《42行圣经》。《谷登堡圣经》第一次印了200套,在当时引起了哄动。这部《圣经》是西方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书籍,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参阅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新文学论集》,第16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谷登堡是否受到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受了什么影响,这是还有待研究的学术问题。但不管怎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历史造成了迅速而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时代,对于中国发明了印刷、火药和指南针的事实,还没有确认,但他已经敏感地认识到了它们的伟大意义。培根说:“……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发现的力量、效能和后果。这几点是再明显不过地表现在古人所不知、较近才发现、而起源却还暧昧不彰的三种发明上,那就是印刷、火药和磁石。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计数的变化来。”(培根:《新工具》,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03頁。)


马克思则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为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的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手稿》)


“新教的工具”、“科学的复兴的手段”、“精神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对印刷术的评价之高,令人深思。


从“新教的工具”来看,饶立华认为:“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谷登堡的印刷术首先推动了德国的宗教改革。《圣经》的印刷,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亲自研究《圣经》,这就打破了天主教士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在此之前,官方天主教认为,信徒无权阅读和解释《圣经》,也无权决定自己的信仰,只有教皇可以解释《圣经》,教皇和宗教大会决定人们的信仰。信徒可以读《圣经》,教士就不再是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了,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公开宣布,信徒可以而且必须根据理性理解《圣经》,并用《圣经》上的话来反驳罗马教廷的教义。”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新文学论集》,第16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在宗教改革中,路德非常重视传播的作用,为了使更多的人能研读《圣经》,他把《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德文,使用阅读能力的人都能亲自阅读和理解《圣经》。路德的德译本《圣经》语言规范优美,使当时还有四分五裂的德国有了一种语言上的统一。他还倡导把《圣经》译成各种方言,如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使更多的人能够阅读。从1522年到1546年,《圣经》和《圣经摘录》被印刷和翻印了400多次。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独立宣言的路德的宗教论著《致德意志基督公开信》发表于1520年8月10日,到8月18日,4000本印刷的小册子就传遍全德各地。可以想见,活字印刷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成为最现实的推动力,如果没有《圣经》的普及,没有新教思想的传播,就没有宗教改革。”(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新文学论集》,第16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人类社会信息、思想、文化的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籍、报纸等印刷品成了迄今仍然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人类复制和分享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极大地扩展了。


在欧洲,活字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迅速、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参阅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新文学论集》,第16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和多方面的。从促进人类交往和人类关系变化方面来看,也可以说是一次革命。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交往和人类关系的革命性影响,是通过书籍、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来实现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信息的需要和满足是人格独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有了人格的独立,才谈得上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往和交流。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地推进了这一过程。如果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参考构架来看这一过程,可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对于人类自身的影响在于促进了人类的普遍人格从归属型向自尊型的转化,促进了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人类的交往的第二次革命:互联网


互联网人类交往的影响是无可非议的。互联网对人类交往有什么影响呢?


互联网对人类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便捷的交往和交流方式,把人类、交往交流的机会逐渐扩展到极端,逐渐把获得交往、交流机会的成本不断地降低。例如,QQ、微信、微博、YY等,乃至在疫情的流行下,视频会议、线上课程的运用,大家多少都有体验。正是由于如此,也就使人类在交往、交流上自身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以前人类交往、交流的发展,主要是靠外在物质的工具的改进,例如,各种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传播工具等的改进。当互联网出现后,外在物质工具的改进已经达到一个顶峰,人类交往、交流的继续发展目前面临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就是人类自身交往、交流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人类自身素质的提升。     


从著名的木桶理论来看,如果把人类交往质量看成是一个由多块木板构成的一个木桶,这些木板是决定人类交往质量的各种因素组成,包括物质条件、技术、人类的需要满足水平、人类自身的交往能力等等。不同的木板长短高低各不同,而人类自身的交往能力是其中的最低一块板。     


我们可以把“通心力”看成是人类进行有效交往,达成需求满足的一种核心能力。     


当网络无能为力之处,正是心理学家应该大展身手之时。     


人类交往的目的,体现在对各种需要满足的追求,从而获得幸福感、意义感、丰富感。


如果没有“通心的理念”,缺乏通心的能力,再好的机会,你也抓不住,也会错过。


当外在的互联网在不断地发展,网络四通八达,电脑的软件在不断改进、升级之时,我们人类的内在软件也需要不断升级。


人类内在软件的升级,必须抓住“通心力”这个要害。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高技术应该有高感情(High Touch)来补充,其深层次的含义也在这里。


例如,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就婚恋、择偶这一行为来说,互联网最多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方便的机会,是否能够抓住机会,是否能够达成亲密关系,进一步享受亲密关系,都不是互联网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择偶,来看这个问题。互联网在择偶的机会上已经显示了很大的威力。在理论上,通过互联网,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在短时间内完成必要的筛选过程。但如果不具备通心力,我们却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1、我们无法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情况。


     2、我们已经瞄准了对象,但很难顺利沟通。


     3、即使我们结婚,我们也无法真正享受亲密关系,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


实际上,目前利用互联网进行择偶的各种公司、服务有很多,但成功地使当事人找到合适的另外一半的比例未必理想。有好些想通过互联网在解决择偶的人,经过不少周折,仍然是单身。


当然,通过互联网择偶,也不乏成功的例子。这些例子恰巧说明,在已经有了互联网的情况下,成功的关键是当事人的通心力。


例如,中央十频道曾经播放了一个节目,一位83岁的男退休教授利用网络找到了一个58岁的女退休医生。整个过程时间很短,结果双方都非常满意。已经83岁了,择偶应该说比较困难,为什么他能够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此事呢?


成功的原因,当然首先是由于有互联网这一先进的工具。但同样有这样先进的工具,许多人没有成功,为什么他却成功了呢?从电视节目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具有良好的通心力。例如,我们看到,在这一过程中,退休教授非常善于沟通,他善于在对方需要的基础上展示和表达自己,在关键时刻打消对方的顾虑,使双方感情不断深化。


互联网本身只能够增加交往的机会、减低交往的成本,并不能够直接提高交往的质量。交往的质量、有效性等取决于人们的通心力。如果通心力没有跟上,互联网也起不了作用。通过互联网的择偶成功率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够很好利用这一形式。机会多了,利用机会的能力却没有同步增加。用约翰·奈斯比特曾经的话来说:“高技术”没有得到“高感情”的补充。另外,高技术产生的机会,不仅不能够使人的状态向“高感情”的方向发展,反而可能变得更糟糕。例如,面对互联网,有的人的心容易变花了。有的人择偶就像猴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交往除了亲密关系外,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关系。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交往的质量。在缺乏通心的情况下,人类的交流和交往机会再容易、再多,也不能够使人们有幸福感。在交流、交往机会无限多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够通心,其交流、交往的效果却会等于零,甚至有负作用。


人类交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人类自身来看,就是缺乏通心的意识和能力。或者说,是人类关于通心力的潜能还没有被普遍开发出来。


人类自身的问题有待解决,人类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其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人类的交往能力以及通心力。


全人心理学倡导的两大意识:1、通心意识,口号:“心灵相通,一通百通!”。2、成长意识:“心灵成长,活得更爽!”。通心意识与成长意识有什么关系?能够与他人通心,意味着状态良好。能够与更多的人通心,意味着心灵成长。更大的成长,意味着能够与更多的人通心,意味着心理健康。


具体到每个人,通心的重要性在于: “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生活中,凡是您感觉有烦恼,有不自在,一般来说,都说明您的人际关系有问题,而人际关系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您与某人或者某一些人不通心。只有通心才是解决您的烦恼,让您自己活得更加自在的根本的途径。增加通心力,可以增加您的能量,改善您的家庭生活,改善您的人际关系。


对于心理服务工作者呢?


心理服务工作者是指一切从事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工作的人。从“通心”的角度,可以为心理服务工作者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心理服务工作者就是学会了通心,并且能帮助他人在现实生活中通心的人。


“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心理服务工作者应该首先把自己搞通。心理服务兴旺的关键,是心理服务工作者自身的心灵成长。心灵成长,活得更爽!心理服务工作者应该是比一般人活得更加自在的人。首先要自己更自在,才能帮助别人活得更自在。“死要面子活受罪”,别让别人说您自己:您是有问题才搞心理学的!别让别人说:心理服务工作者都是有心理问题的人!


“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心”是心理服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核心理论、方法和技术。抓住了它,心理服务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         


……


四、人类的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


(一)“通心”具有惊人的普适价值


我在最近的文章中提出:“通心”很可能成为普适价值。学界有人质疑说:“通心不适合单列为其中之一普世价值,因为它本身包含了许多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博爱……”


韩岩先生在这里用的是“普世价值”,我说的是“普适价值”,二者有一定区别。不过,这不是很重要。我们正好来讨论一下通心与其它普适价值的关系。我的基本看法是,不是“通心”包含了许多普适价值,更确切地应该这样说(前面已经提到):“通心”是其它普适(普世)价值的价值。或者说,它是更基础的普适价值。没有通心,所有这些价值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关于普世价值,这位人士只列举了自由、平等、博爱,其实,不光是自由、平等、博爱,推广到迄今人类形成的一切积极的价值,都不可能脱离通心来实现。


这里涉及到全人心理学的通心理论的理论八个理论要点之一,即“通心意识和通心公式”。


我提出关于“通心公式”的理论,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普及关于“通心”理解。


所谓公式,是来自自然科学的概念,我们从小学习过数学公式、物理公式等。它是指普遍适用的、反复可以得到验证的一般模式。


我们把公式的概念移用到通心理论,提出“通心公式”的概念。


所谓通心公式,是指普遍适用的、反复可以得到验证的关于通心行为的一般模式。


通心(狭义)公式可以也看成是通心意识的一种精练、概括的表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通心意识。通心公式有两种表述方式。


表述方式之一:


通心==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


或者:


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通心


(注: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也就是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关于这三要件有明确的定义),它们是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的。例如,在交往中,任何有效的“清晰自己”,都是融合了自己在“换位体验”、“有效影响”的经验积累。)


表述方式之二:


通心公式还有另外一种表述。这种表达也可以看成是“积极行为公式”:


真正的X是通心;不通心的X是Y。


(其中,“X”等于你自认为的“积极的行为”;“Y”等于所谓的“积极的行为”所引起的负面的情绪、状态和后果。)


“积极的行为”(主体间性的)有:


1、个体行为:


爱、关心、关注、关怀、帮助、救助、援助、沟通、尊重、教育、传教、传授、教授、支持、理解、包容、宽容、安慰、谅解、赞扬、启发、批评、帮助、协助、改造、转化、感谢、鼓励、信任、建议、引导、给予、激发、学习、咨询、激励、奖励、慈悲、布施、劝说、感化、治疗、渡人、接纳、认可、表扬、夸奖、救济、救助、肯定、劝告、分享、解说、提醒、监管、监督、督导、请求……(其中有一部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政府行为:除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博爱(刚才韩岩先生已经提到。其实,还可以有很多。例如,我们现在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外,还有和谐、民主、管理、公平、宣传、动员、娱乐……(其中有一部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个体行为)


这个通心公式的意思是说,所有这些行为,都必须做到通心,也就是遵守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否则就不是所声称的真正的积极行为,而是其它行为。


例如:从个人行为看,一位母亲声称自己爱子女,就要与子女通心,做到清晰自己、换位体验以及有效影响,而不是想当然地做一些事情,反而导致自己与子女的纠缠和关系的恶化。从政府行为看,政府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也必须遵守通心的黄金三要件,首先清晰自己,达到什么可行的目标,充分了解环境,了解各方面情况,充分协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适当的法律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并且有相应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来有效地实行。有关部门应该一抓到底,真正做到有效影响,而不是简单喊口号或者应付。


(二)“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的思想产生于心理学实践


我关于“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的思想产生于自己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服务的实践,特别是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即“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的实践。


我把自己研究的心理学称为“全人心理学”,或者说,我用“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来表达自己研究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关于什么是“全人心理学”,请参阅“全人心理学丛书序言”)


我关于“通心”的思想,产生于2000年前后。从2003年底,我开始面对全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后,我关于“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思想迅速得到发展,并且逐渐成熟。



“通心”的重要性应该这样来理解: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活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进行大量的交往。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通者不痛,通者不痛”,在生活中,我们凡是有反复出现的烦恼,一般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说明人际关系有问题。而人际关系的问题,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追溯到当事人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不通心。只有“通心”才是解决个人烦恼的根本途径。如果烦恼不是与人际关系直接有关,至少也是间接有关,一般来说,人的烦恼都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的改善来改善。也就是说,抓住了“通心”这个主题,就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上对学员进行调整和治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原称“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由于我在工作坊上贯穿了“通心”这一红线,给学员的印象极深,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学员自发地称该为工作坊为“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在该工作坊上,只要学员有明确的求助动机,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阻抗,一般都能够得到突破,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几乎所有的学员,在个案结束后,当场就能够发生一定变化,有不少的学员甚至有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原来的负面情绪大幅度减轻甚至消失,对原来不能够接纳的人能够接纳,与人沟通或者通心的能力增加。许多学员对身体的自我感觉也有明显的好转。我们对大多数的做过个案的学员都做了回访,其结果表明,他们的基本生存状态,包括独处、交往的情况都得到了改善。


我把“通心”作为贯穿心理咨询、沟通辅导以及工作坊做个案的一条红线,并且发展出提高通心力的一些训练方法。全人心理学把“通心”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其具体含义主要有四点:


1、在心理咨询、沟通辅导以及举办工作坊的过程中,咨询师(导师)作为“通心者”和当事人通心,这种通心贯穿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全部过程。


2、在与当事人通心的过程中发现他的问题以及成长点,以当事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成长。当事人的问题也就是当事人与某人或者某一些人的不通心。这种不通心意味着当事人具有某种心理情结和障碍。他的成长点就是他的心理情结和障碍。处理了这些心理情结和障碍,他就能够得到成长。


3、“通心”的理念可以整合其它心理咨询、治疗方法。不管什么方法,能够解决当事人的心理情结和心理障碍,有助于当事人与他人通心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治疗就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处理当事人的心理情结和心理障碍,在处理过程中保持与当事人通心。


4、处理当事人的心理情结和心理障碍就是扫除他与他人通心的障碍。在处理完当事人的心理情结和心理障碍后,回到当事人与某人或者某一些人的通心问题。训练当事人与某人或者某一些人通心。


自从我提出“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后,迄今,我做过这样一些相关工作:


1、我所主讲的“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又叫“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从2003年底开始,到2019年年底,已经在全国开办了600余场。这些工作坊使大约10000多人或多或少地直接尝到了“通心”的甜头。“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是宣传“通心”最强有力的方式。


2、从2006年4月起,我在全国开始进行“心理健康万里行”的活动,该活动举办大量公益活动,包括为广大的心理学爱好者做有关心灵成长、“通心”的讲座。让一些人开始接触到了“通心”的概念。我在河北石家庄市的市民大讲堂、廊坊市主办的市民大讲堂、海南省特区大讲坛上做过有关“通心”的讲座。我在济南电台、乌鲁木齐电台做过关于“通心”的节目。廊坊市电视台、海南电视台播出过我讲“通心”的节目。


3、在学术刊物以及其它刊物上发表关于“通心”的论文和文章。例如,论文《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通心》,最早发表在《阴山学刊》上。已经写作了关于“通心”的书籍共四本。其中三本已经公开由出版社出版,包括目前有关《通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三次革命:通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通心的理论与方法》(长春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与先知通心》(待出版)。


4、发起举办“中国心理健康创新论坛”。该论坛从2010年开始,迄今已经分别在北京市、桂林市、浙江天台山桐柏宫、成都市、郑州市、吉林市、张家港市、常州市、惠州市等举办了共十一届。我是论坛常设主席。在该论坛上,除了带动大家讨论、研究应用心理学的自主创新外,还大力宣传了“通心意识”“成长意识”。


应该说,我关于“通心”所做的工作还不是很多。但通过上述活动,应该说已经使“通心”的理念和方法开始已经有了顺利的传播。


(三)心理学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社会乃至世界


几乎每次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结束,有关“通心”的内容都给学员们留下深刻印象。有不少学员,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通心”的理念和技术的传播,产生了极大的能够看得见的效果,这使我感到鼓舞,促使我更多地研究“通心”,并且产生普及“通心”的愿望。通过我在工作坊上的讲授,引导大家做练习,尤其是通过做个案,帮助学员疏通“通心”的障碍后,经常会有震撼的效果,学员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激发我进一步地思考“通心”的地位和作用。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用一种新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社会与生活,这种眼光能够使我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心理的发展有更清晰的感觉。我看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量的人际关系、大量的家庭处于不通心的纠缠状态,人们每天都在消耗、浪费大量的能量,但却生活得并不愉快。我自然地想到,如果“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得到普及,人们就普遍有机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那么人们的生存质量也就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类社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和睦,使大家更加乐意在其中生存。我越来越相信:“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普及,将促进人类生活的根本改变。这并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它立足于人类基本的需要,它有实实在在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心理学从来就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影响着社会生活。由于这个影响,心理学的一些思想已经成了公众意识的一部分。回顾简短的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已经成为了社会流行语言的一部分。例如,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潜意识”、“压抑”、“性本能”、“投射”等概念,就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并且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又如,在美国,从六十年代开始,由于人本心理学的兴起,大大地推进了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心理学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波及到世界。例如,马斯洛心理学就不仅影响了学术界,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多领域,“自我实现”、“需要层次”、“高峰体验”等专业术语进入了大众语言。在中国,在1985——1988年前后,曾经有过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次热潮。当时曾经有“弗洛伊德热”、“马斯洛热”。它们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思想解放活动的组成部分,已经因此而载入了历史。


随着心理学方法在调整、优化人际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及相当理想的结果,马斯洛、罗杰斯等著名的心理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的见解: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中产生的有关人际关系的有效的经验,可以逐渐地向社会推广。例如,马斯洛在去世前的一篇未发表的文章里说:    


“我希望提出一个具体的建议,也就是把‘会心小组’(Encounter groups)、敏感性训练以及人类成长中心和‘艾萨伦型教育’所使用的各种方法都用来促进我们社会的整体化,最终推广到世界。当然,国家培训实验中心组(NTL)已经开始在最大混合小组中使用这一程序,这种小组就是由尽可能不同的人组训练小组。但我认为,沿着这一方向发展,还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建立黑人和白人的会心小组更能够体现我的意思。”(马斯洛著《洞察未来》,许金声译,第148页,华夏出版社,2004年)


对于马斯洛的这一思想,我自己有切身的体验。我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的工作,强烈感到在这些工作中所使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这些工作中所建立的一些关系,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复制、重现。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成本。也就是说,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中,当解决了当事人的问题后发生的精彩、奇妙的情况,可以更多地、大量地发生。例如,在心理学场所中所使用的“通心”的方法,就可以通过学员,扩散到社会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其他关系中。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中,“通心”至少是一个建立理想的帮助性关系,并且使心理调整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把“通心”的方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更加满意的关系,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和谐。心理学对人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够帮助人成长。而人的成长,是人的根本利益之一。


自劳动部实行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制度后,持有证书的我国的心理咨询师目前据说已经二十多万。其中,也不乏具有真才实学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心理咨询师,但是远远不够。如何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如何提升心理服务的质量,做到高效、治本、精准?这需要心理服务业创新。我们已经推出的“通心辅导师”的培训,是这方面的探索……


关于“通心辅导”的的意义,我已经在《“通心辅导”——一种心理服务的新范式》中有详细论述。


(四)人类的六种关系,六层次通心交往


“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通心”这一思想意味着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它是否真的有助于改善人类的关系?


这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六种关系,六层次通心》?(详见拙著《通心的理论与方法》)其大意是:人类之间有五种关系,五层次通心。这是属于狭义的通心。但在这个之上,还有人与“道”的关系以及通心。


人与“道”的关系,还可以说与“天”“空”“上帝”等的关系(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述),或者说与肯·威尔伯用以概括人类终极关怀活动的对象的“大精神”通心。这个通心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人类之间的以上五个层次的通心。它对我们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深刻影响。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五种关系之上,再加一种人与“道”的关系,以及人与“道”的通心。这样,实际上就是“六种关系,六层次通心。”第一个层次的关系,是人与道、上帝的关系。关于这一关系,应该是具有一定争议性的。如果为了避免争论,让更多人理解,最好先略去。但我暂且如此,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进一步深入研究。除了第一个层次外,其余五个层次,都是人际关系。现实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远不止于以下五种。我也暂且如此。以后有需要再做调整。


这六种关系以及通心就是:


1、人与“道”的关系以及通心;


2、人与人和谐关系以及通心;


3、人与人弱互利关系以及通心;


4、人与人的一般关系以及通心;


5、人与人的利益相争关系以及通心;


6、人与人的敌对关系以及通心。


在划分出来的六个层次的关系中,通心的黄金三要件都适用,但在不同层次,通心者要根据通心对象做出一定的调整。


首先,在不同层次的通心中,“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这个要件的“立场”是各有不同的。


其它两个要件,根据具体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通心的层次由什么决定呢?是由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以六个层次,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统一体。


《新约》中所说的“最大诫命”的表达非常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连续统一体:


1、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


2、其次也相仿,要爱近人如己。


注意:在这里,“上帝”的概念可以用“道”以及其他概念来代替。另外,中国基督教会印制的《圣经》的译法是“爱人如己”,但按照希伯来文、希腊文的原文,都应该译为“爱近人如己”或者“爱邻如己”。除中国基督教会印制的《圣经》的译法外,《圣经》的其它版本,包括中国天主教会的版本都是“爱近人如己”。我认为,“爱近人如己”体现了当时耶稣对人际关系更深的洞察,也更加支持了本文的一些论点。在其他文化中,有没有类似“最大诫命”的思想?我认为是有的。包括佛教、道教和儒学。关于这个问题,在拙著《与先知通心》中有涉猎。这里不论述。详细请参考该书。


简单说,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好,意味着你能够尽量把下层次的关系往上层次的关系转化,例如,把敌我关系转化为利益相争关系、一般关系,甚至弱互利关系……


能够发生这种转化,常常意味着与“道”的关系处理得好。反之亦然。我还认为,人与“道”“上帝”的关系,是第一关系,它对人类的其他层次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使我们能够超越“我-它”达到“我-你”。——当然这是有困难的,因为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这意味着需要的满足开始进入“自我超越”乃至“大我实现”的层次。


“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通心”这一思想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清晰地指出了人类改善关系的路径,也就是,在人类的每一层次关系中,我们都要善于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可能有人马上回提出疑问,通心对于改善和加强人类的和谐关系的意义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人类的敌对关系呢?所谓敌对关系意味着你死我活,如果敌对双方,都学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意味着什么呢?从国际关系看,敌对关系的最高处理形式是战争。所谓“杀人三千,自损八百。”如果双方都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决心,也清楚对方的实力和决心,战争就至少减少了发生的概率。因为,双方都会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成本和代价。从而转化为“利益相争关系”,这就可以通过谈判来接就了。


《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