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南怀瑾先生的一段话:
佛学对于得道,名为“根本智”,明心见性所获得“赤子之心”就是根本智。但得道以后,并不就是一通百通,也就是说,不是只要打坐一悟了道,什么都会知道——电机工程也懂了,或者制造原子弹也懂了,一切就像制造咸鸭蛋一样制造出来。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人世间的各门各类知道,名为“差别智”。不过得到了根本智,学起差别智来会更快学会,可以说能到达一闻千悟。对同一件事,普通人要听一百句话才能懂的,而有了根本智的人,只要听一句话就全懂了。如果说连一句话也不听就懂,是不可能的。但在宗教界,往往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尤其学佛学道的年轻人常会有这种幻想,以为打坐悟了道,宇宙间的任何事都会知道,其实一切仍然是要学的。孟子后来讲的“博学而详说之”,就是指差别智而言。
以上话在《孟子与离娄》第274页。
关于明道、得道、开悟等,实际上是可以分为很多层次的。
一般人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些人有“高峰体验”,还有一些人有“神秘体验”这些感觉和体验,常常预示人们在明道、得道上取得了进展,这些进展有大有小。
南怀瑾关于“根本智”的说法很好!我理解,他用这一概念是想说明一种智慧是否使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何来衡量一种新知识,或者智慧以及体验的价值呢?
我认为,至少包括:
1、汲取它之后,它与我们头脑里已经有的知识会产生什么关系?我们的知识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有没有更加优化?优化之后,我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汲取它之后,面对新的知识后,与以前面对新的知识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变化?有没有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
3、汲取它之后,我们回到现实生活后,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是否有更加清晰的感觉?我们看事情是否比以前通透?我们的人际关系是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好转?
如果有上面的情况发生,可以说你已经获得了所谓“根本智”。上述南怀瑾先生的论述没有谈到1、3。
抛开上面的说法,如果你获得了一种智慧和体验,你发现自己一旦获得之后,更容易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不时具有“左右逢源”、“水到渠成”等奥妙的体验,可以说,你已经获得了“根本智”。
实践已经初步证明:通心理论就是一种“根本智“,而且是迄今为止比较厉害的根本智,其影响力方兴未艾。
如果说,某某理论有智慧,甚至是大智慧,都是远远不够的。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我们也可以说:“心理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人,解释人的心理,而问题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心理,让人们更有幸福感、自在感、意义感、充实感,更乐意在这个世界生活……”
全人心理学以及通心理论,就是可以使人发生这些变化的智慧。
与许多理论不同,它不只是叫人去看书,去学习,通透的通心的理论,它也有便于使用的成熟的方法和技术,可以直接、方便地在人们身上运用,使人们在当下就发生快速的变化。这种应用,当然首先是通过“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个体“通心辅导”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你通过参加工作坊,或者接受个体通心辅导,你也可以学习到通心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去影响其他人。大量的一批又一批的全人心理学学员或者来访者,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如果一个人提出一种理论,声称是“根本智”,但只是叫人去读书、去学习,人们读了、学了,去没有开悟,或者自称开悟了,生活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这种“根本智”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它至少还称不上当今优秀的“根本智”。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要看有哪些效果。
已经有若干全人心理学学员,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职业、家庭背景,由于学习、掌握了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生了可以称得上“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他们的变化包括:
1、原来有各种各样的抑郁、躁狂、强迫等心理症状以及身体不同部位的不舒服症状,大幅度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2、从原来的充满依赖心理的归属型人格,上升为有独立自主意识的“自尊型人格”(独立人格)。
3、从原来的对父母充满了怨恨、愤怒、无奈、委屈、悲哀、恐惧等负面情绪,变得客观中立、清晰、自信、宽容、主动、有感恩心理等……
4、从原来的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学习,变得有了自己喜欢的追求,甚至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职业变动。
……
为此,我们准备出一本《全人心理学案例集》,以记载这样一些变化。现在该书正在写作中。
全人心理学以及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当然也绝对不是智慧的终极,智慧也永远不会有终极,——它有无限的生命力,仍然在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