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究竟是几个层次?

(前言: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是世界伟大的心理学家,心理学第三思潮,即人本心理学的奠基人和主要发言人。今年6月8日是他逝世50周年纪念日。马斯洛心理学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研究,强化了关于心理健康研究的取向。他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在经济、政治、管理、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提出一些概念已经超越了心理学界,进入了大众语言,例如像需要层次、自我实现、优心态管理、高峰体验等……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属于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为促进中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我们从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论坛”,今年的论坛已经是第十一届,将于6月8日——6月9日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举办。为纪念马斯洛,此届的论坛的主题确定为马斯洛心理学与健康心理。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参与。(详见有关信息 )我研究马斯洛心理学较早,而且受益良多,在我今年6月8日之前,我都将陆续发表关于马斯洛心理学研究的文章。欢迎心理学界以及社会各界有兴趣的朋友们批评指正!——许金声。)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究竟是几个层次?


在理解人的动力结构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迄今还难以被替代的最著名的模型。尽管它被广泛引用和介绍,但其理解却有一些混乱和互相矛盾的地方,例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究竟是讲几个层次?

就我所见,国内外的心理学著作和心理学教材中,有的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需要。有的讲是七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认知、审美需要。七个层次加入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排在自我实现之后,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1994)就是如此。美国D.克雷奇等著的《心理学纲要》讲的是五个层次,(1976)。美国E.R.加德等著的《心理学导论》(1982),也是讲七个层次,但是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排在自我实现之前,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认知、审美、自我实现。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五个层次的文献,忽略了马斯洛对于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的论述;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七个层次的,则是简单的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也各看成是一个层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首要的原因应该是马斯洛的论述本来就不太统一,一些概念不太清晰。

那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到底讲的是几个层次?马斯洛的原意是什么呢?我们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应该有怎样的创造性的理解?

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着重提出的,我们就从这本书谈起。这本书在美国迄今共出版了三版。1954年出版第一版,1970年出版第二版,1987年出版第三版。第三版出版时马斯洛已经去世,编者罗伯特·弗雷格(Robert Frager)略有删改。第二版是马斯洛1969年8月亲自定稿的,他根据第一版出版后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发展做了适当的修改。应该说,如果要探究马斯洛的原意,第二版至关重要。


马斯洛

那么,马斯洛的原意究竟是什么?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应该各看成是一个需要层次吗?

马斯洛是在《动机与人格》“人类动机理论”这一章中详细论述需要层次问题的。这一章在英文的第二版中安排为第四章,在英文的第三版中安排为第二章。这一章的内容在第二版和第三版中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小标题有一些改动。第一章分为几节,每一节有一个小标题。下面是该书英文第二版和第三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一章的标题以及章内的小标题对照: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章 人类动机理论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引言

(第三版无“引言”这以标题)

基本需要的等次

基本需要的等次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

(第二版无“需要层次的动力学”这一标题)

需要层次的动力学

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尊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天条件

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天条件

(第二版无“基本的认知需要”这一标题

基本的认知需要

认识和理解的欲望

认识和理解的欲望

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

.........

..........
















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亲自定稿的第二版在论述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时,是在“基本需要的层次”这一更大的标题下进行的。而无论时第二版还是第三版,在论述这五种基本需要后,即在“自我实现需要”这一小节之后,紧接着是“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这一节。在论述完“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后,才是“了解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这两节。马斯洛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们先来看看,在“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这一节,马斯洛说了什么?

这一节很短,下面是全部内容:

“基本需要的满足有一些直接的先决条件,包括在无损于他人的前提下的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表达自由、调查研究的自由、寻求信息的自由、防御自由以及集体中的正义、公平、诚实、秩序等。这些条件不是目的本身,但它们接近目的,因为它们与基本需要的关系太密切,而基本需要明显本身就是唯一的目的。对它们的威胁会导致应激反应,似乎存在着对基本需要的直接威胁。之所以要捍卫这些条件,是因为如果没有它们,基本需要的满足就是很不可能的,至少也会是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假如我们没有忘记,认知能力(感性和理性学习)是一整套适应性工具,它们除了其他功能之外,还有满足我们的基本需要的作用。很明显,它们所遭遇的任何威胁,对其自由运用的任何剥夺或阻碍,一定也会直接地威胁基本需要本身。这个观点部分地解决了这样一些普遍的问题:好奇心,对于知识、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解释宇宙之谜的顽强的欲望。保密、新闻审查、不诚实、对交流的阻碍威胁着所有这些基本需要。”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29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从马斯洛的论述看,他所要谈的只是“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基本需要的满足就是很不可能的,至少也会是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他为什么会在论述“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之前,中间要隔这样一个小节?应该说,他是看到了这两种需要与人类基本需要的重要性而已。从章节的布局、分段以及表达的内容等看,马斯洛都没有明显的要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纳入需要层次系列的意思。

我认为,至少在《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所谈的需要层次,应该是五个层次。在那个时候,马斯洛尚未形成充分的关于“自我超越”的思想,他谈的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的内涵,一部分可以归入自我实现需要,一部分可以归入他以后才比较明确肯定的自我超越需要。不过,马斯洛在论述五层次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自我超越需要思想的萌芽。

马斯洛在谈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时,是在谈五个层次之外,单独各列出一个与前面平行的节段来谈的,而且为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加了小标题,但又没有明确地指出它们在需要层次系列中各属于哪个层次,或者是更高的层次。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必须从马斯洛的整体思想来理解。

马斯洛强调心理学研究要以人为中心,他非常重视人类的价值,看到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的重要性。

马斯洛首先批评了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不重视认知需要的情况:“我们对于认知冲动,对于它们的动力何在病态理解甚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在临床上并不重要,在由医疗系统主宰的心理诊所里当然也是如此。在这里,没有传统的神经症病例中纷繁的、谜一样的症状。认知心理学苍白无力,容易被忽略,认知的心理病态往往被解释为正常,并不迫切地需要治疗。”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0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但他却无法把它们简单地只归入自我实现需要,而是在谈了自我实现需要之后,又接着谈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两种需要既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也具有一些自我实现难以概括的性质。例如,马斯洛在谈认知需要时说:人类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人们在不断地受到激励,“一方面要使认识越来越细致入微,另一方面又朝着某种宇宙哲学、神学等方向发展而使认识越来越广阔博大。”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3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这个过程被一些人称为寻求意义。” 这一认知过程也可以说体现了人的“终极关怀”,如果要把它归入自我实现需要也未尝不可,但却有言不尽意的感觉。要表达人的需要的这些性质,应该有一个新的术语,这可以用“超越性需要”来表现。马斯洛虽然也想到了这一术语,他用“mata-needs”来表示这一概念。但是,他并没有明确地把自我超越需要归入需要层次系列。

如果要进一步地追溯原因,这大概与马斯洛早年所持有的对宗教的态度有关系。他出身于俄罗斯的犹太教家庭,由于他自身的素质和童年的一些经历,使他对宗教没有好感。这样,尽管马斯洛强调了心理学要以人为中心,强调了人性的高境界,但是他关于人性的模型仍然是不充足的。但是,马斯洛毕竟是一位富有终极关怀的人。到了晚年,马斯洛关于后人本心理学的思想逐渐成熟,对于人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对宗教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对灵性的东西更加关注,在提出“后人本心理学”的同时,也更加频繁地使用“超越性需要”等概念,但他并没有详细研究论述这一需要与需要层次论的关系,没有明确地把它归入需要层次系列。我认为,在诠释学“意谓”的层次上,我们可以把“超越性需要”补充进去,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之上,再增加一个层次,称为“自我超越需要”。这样,需要层次系列就总共有六个层次。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补充了“自我超越需要”之后,仍然感觉不完善,从我自己研究的全人心理学出发,我在自我超越需要之上,再加上“大我实现需要”。这样,需要层次总共就是七个层次。我把这样的七个层次的需要层次理论成为“全人需要层次论”。

全人需要层次图:


马斯洛所说的“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与“自我超越的需要”有什么关系呢?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需要,它们在需要层次系列上处于什么位置呢?

关于上述问题,还要结合马斯洛关于“基本需要”的概念来回答。人的需要有很多,哪些可以纳入需要层次系列呢?这要看它的性质是什么?它是不是属于基本需要?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区别了基本需要与一般的欲望、冲动等的差异。基本需要是指对这些欲望、冲动,不断地进行追溯,而最后不能够再追溯下去时的欲望和冲动,就是基本需要。这两种需要不是属于基本需要的范畴,它们或者可以归入自我实现的层次,或者可以归入自我超越甚至大我实现的层次。在潜能一般发挥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归入自我实现的层次,在终极关怀的意义上,应该归入自我超越甚至大我实现的层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