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的穿透力和人的通心力
音乐是人类最具有穿透力的一种语言,它能够在刹那间直入人的内心,对心灵产生奇妙的作用。
通心力是人类神奇的一种能力,它的魅力之一也就是穿透,从一个体到又一个体,乃至群体。通心力超越了自身时空限制,没有疆界。对于欣赏者来说,他通过自己的通心力可以直入音乐家的灵魂,不管该音乐家何时何处栖居在这个星球。
具有穿透力的音乐作品,它的诞生,也是来自作曲家神奇的通心力。当灵感来袭,他全力以赴,调动心灵,聚集心气、灵气,不断尝试,一直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形式。但也不排除一气呵成……
因此,我们借助神奇的通心力,欣赏一部具有穿透力的音乐作品,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
欣赏者的通心力(再加上欣赏音乐所必须的其它因素),能够协助音乐让它的穿透力发挥到极致。通心力帮助我们欣赏音乐,同时,我们又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提升我们的通心力。另外,通过比较最美妙的乐曲来体验音乐的力量,对修炼自己的通心力也很有帮助。
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例如,通过欣赏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不同演奏。
记得有一天,已经到了深夜二点,我还在入迷地比较穆特(MUTTER)与奥伊斯拉特(OISTRAKH),反复地聆听他们各自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回荡于刚与柔之间,沉浸于优美的旋律之中,我进入一种多重的“我与你”的关系之中。一种美感弥漫我的全身,这正是多重的通心之美。所谓“多重”,是指:我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是在与贝多芬通心。我欣赏穆特演奏贝多芬,是既与她通心,也与贝多芬通心。我欣赏奥伊斯拉特演奏贝多芬,是既与他通心,也与贝多芬通心。同时,我欣赏他们演奏贝多芬,也是在欣赏他们如何与贝多芬通心……
欣赏的重点,是对第三乐章插部主题进行比较。这个插部主题是我听到过的世界上最优美的旋律之一,第一次听到时就使我陶醉、入迷、留恋忘返。记得我当时简直是心荡神怡,难以自持,好像是到了天堂,几乎不相信人间居然有这等美妙。那天,我反复地比较他们演奏这一段的差异,似乎我也体会到女性与男性的不同。奥伊斯拉特也许更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了贝多芬。他是与整个贝多芬通心。他的演奏似乎具有更大的包容力和涵盖面,力度的大小上更加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刚柔相济。贝多芬在这首乐曲的插部所体现的一种“铁汉柔情”的气质,奥伊斯拉特很好地表达了。
穆特也是刚柔相济,但她是柔有余而刚略有不足。她的演奏投射了更多的女性气质,有更多的柔美,甚至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娇媚与宁静,有她自己外在形象的音乐化。应该说,她所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她自己的诠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异性,其独特的美感非奥伊斯拉特可以替代。她拉出了自己心中关于贝多芬的“子人格”。这“子人格”和贝多芬是那样接近,几乎难以辨别。或者,她是在用音乐表达贝多芬对女性的爱,贝多芬心中的女性之美;或者是她对贝多芬的爱,或者她理想中的贝多芬。不管如何理解,她是在用心体会了贝多芬,与贝多芬通心,在演奏中,她与贝多芬达到了一种“我与你”关系。
穆特与奥伊斯拉特所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差异,就像是双胞胎的差异一样,非常难以判断。为什么?首先他们都准确地拉出了该协奏曲的旋律,在节奏、速度上都难以挑剔。但尽管如此,熟悉者似乎也可以觉察其微妙区别。这也可能也是男人和女人的终极差异。进入“我与你”关系,并不等于一切差异都消失。优秀的音乐家在进入“我与你”关系后,他们所留下的差异,只是人类学的差异、最根本的个体素质的差异。
欣赏音乐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心灵的沟通。在交往中,只有“通心”才是最好的状态。
欣赏音乐,与作曲家通心,与演奏者通心,与演唱者通心,与音乐描述的意境通心。
奥伊斯拉特 穆特